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芒市:“破茧成蝶”看边境乡镇蹚出“经桑”致富路

2023-06-12 16:21:06  来源:云岭先锋网

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边疆地区繁荣稳定的关键。近年来,借着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芒市勐戛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蚕桑产业作为兴边富民的“敲门砖”,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培训、成立协会,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奋力书写产业发展“破茧成蝶”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让“荒山”披“绿衣”

勐戛镇勐稳村蚕茧收购站里人头攒动,从四面八方来的村民开着卡车把今年第一批丰收的蚕茧送到收购站,获得一笔笔丰厚的收入,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谁能想到曾经的“冷门产业”会成为如今的富民产业?

虽然蚕桑产业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但是在推广种植初期,群众的意愿普遍不高。勐戛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组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动员各级党组织加强对蚕桑产业的引领和组织作用,鼓励党员带头种桑养蚕,积极培育蚕桑家庭农场、小蚕饲养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小蚕商品化集中供育、大蚕分散式饲养等形式,严控零星分散,适度规模连片,强力推动蚕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截至2022年底,全镇桑园面积6317亩,养蚕户649户,鲜茧产量189吨,蚕茧收入860余万元,现有勐稳村小桥村民小组、外伍寨、常兴街,以及芒牛坝村河坪子小组、香果林小组5个专业村,其中小桥村民小组户均养蚕收入达2.09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丝路”。昔日的荒山荒坡都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

强化培训,助“新手”变“能手”

“感谢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自从高标准蚕房建起以后,我家的蚕结茧量比原来提升了50%,现在种桑养蚕信心越来越足了。”勐稳村小桥小组的杨根维说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镇党委、政府主动邀请州、市两级专家,及时组织全镇农技人员开展一线技术服务,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谈经验,全覆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蚕桑生产技术培训活动,2022年内累计培训800余人次,把标准化养蚕技术普及到农户,不断提升科学养蚕水平,全力打造勐戛蚕茧优质品牌。

勐稳村村民杨育芝从2008年开始种桑,坚持边种边学、边学边种,从技术“小白”成长为“土专家”,目前已有桑园11亩,2022年养蚕30张,产量达1328.1公斤,鲜茧收入达6.1万元;小蚕共育200余张,收入2万余元;2022年蚕桑收入共8.1万元,成了种桑养蚕托起致富梦想的代表。

成立协会,强“信心”添“动力”

虽然蚕桑产业有了发展基础,桑农的种养殖技术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小、散、弱”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做大做强成了摆在全镇蚕桑产业发展的“一道坎”。2020年,镇党委牵头组织各村联合成立了蚕桑协会,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协会成立后,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蚕桑协会为纽带,以镇蚕桑办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蚕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使蚕农栽桑有扶持、供种有渠道、养蚕有指导、销售有保障,有效提高了桑园的利用率和农村留守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推动了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

在镇党委的协调下,企业每收购1公斤蚕茧返还镇蚕桑协会1元的产业发展经费,年底由协会在收茧结束后按照农户交茧量,设置一等奖5名1000元/户、二等奖10名800元/户、三等奖15名500元/户进行评比奖励,有效激发广大桑农的积极性。同时,从1元中拿出0.5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增加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8.6万元,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添砖加瓦”,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带动了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初夏的勐戛生机盎然,路旁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叶随风摆动,桑农正趁着清早的凉爽加紧采摘桑叶,他们辛勤劳作,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经桑”致富路。

陈景琳(芒市勐戛镇党委)

责任编辑:谭江华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