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先锋档案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政策指南

  • 第07页
    政策指南

  • 第08页
    理论学习

  • 第09页
    理论学习

  • 第10页
    理论学习

  • 第11页
    理论学习

  • 第12页
    先锋论坛

  • 第13页
    先锋论坛

  • 第14页
    先锋论坛

  • 第15页
    先锋策划

  • 第16页
    先锋策划

  • 第17页
    先锋策划

  • 第18页
    先锋策划

  • 第19页
    先锋策划

  • 第20页
    先锋策划

  • 第21页
    先锋策划

  • 第22页
    先锋策划

  • 第23页
    先锋策划

  • 第24页
    先锋策划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观察

  • 第27页
    先锋观察

  • 第28页
    先锋观察

  • 第29页
    先锋观察

  • 第30页
    先锋观察

  • 第31页
    先锋观察

  • 第32页
    先锋讲坛

  • 第33页
    先锋讲坛

  • 第34页
    先锋讲坛

  • 第35页
    先锋讲坛

  • 第36页
    先锋讲坛

  • 第37页
    先锋讲坛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经验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人物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3页
    全面从严治党

  • 第54页
    先锋档案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编读往来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大红楼里的王有德
 
王有德(1897—1932)文山州砚山县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名发起人之一、中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工会组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创始人之一。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王有德作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名发起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翻译、研究和传播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应李大钊之邀进入红楼

1917年,王有德考取北京大学德语系预科班。进入北京大学后,他一方面学习新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17年冬,李大钊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担任图书馆主任(馆长)。一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支持下,积极宣传革命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宣扬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王有德等人在北京大学时,受到《新青年》和革命导师的深刻影响,向往革命主张。

北大红楼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1918年,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迁至红楼二层办公,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位于红楼一层的东南角。因此,马克思主义得以最早在红楼研究传播,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成长。

李大钊邀约一些思想进步、谙习外文的学生到红楼图书馆参加整理书籍时,德语专业的王有德等被邀请参加整理这些外文书籍的编目、提要等工作,在图书馆王有德首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北大红楼,要求进步、寻求革命真理的王有德等人,有幸得到革命导师的引导,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王有德加入由北京数所院校青年学生15人组成的“秘密行动小组”。经过这场爱国运动,王有德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五四运动”之后,学习德文、在北大红楼里参加整理外文书籍编目、提要等的学生王有德、李梅羹、罗章龙、商章孙、宋天放等,于1919年下半年进行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等的翻译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

参与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组织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红楼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有19名发起人,其中王有德和罗章龙为研究会书记,王有德负责内部组织事务,罗章龙负责对外联络。研究会的主要工作有3方面:搜集、翻译、研究和讨论各种马克思学说著作;邀请李大钊、高一涵、陈启修等教授定期演讲;举行辩论和纪念等活动,以达到宣传目的。

研究会还内设立英、德、法3个翻译组,德语系学生王有德主持德文组的翻译工作,他们相继翻译了一批马克思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贡献。1921年11月,经校长蔡元培同意,研究会写于1921年3月22日的“启事”于11月17日在《北大日刊》上刊出,公开吸收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活动。来自云南的北大学子王德三、刘平楷等人也成为研究会成员。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到北京和李大钊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1922年下半年,经罗章龙、邓中夏介绍,王有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员。

1922年,王有德北大毕业后留校在德语系任助教。1926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南下广州,投笔从戎,经设立在广州的“新滇社”同乡介绍,到黄埔军校编辑处任上尉编译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王有德赴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任营长,随部队东征讨蒋。1927年8月1日,在第十一军代理军长叶挺的率领下,王有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第十一军在江西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王有德担任78师上校参谋处处长。

1932年1月,参加淞沪抗战时,王有德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35岁。

陈国勇 叶 宇

王有德(1897—1932)文山州砚山县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名发起人之一、中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工会组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创始人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