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色时光  >  正文

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艺术人生

2020-11-02 10:36:47  来源:云岭先锋

人物简介:

宾元寿,1935年出生于四川中江,现年85岁。

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以军医身份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转业回到四川。

1957年他被调到云南省建工厅工作,1962年响应祖国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毅然来到梁河从事文化工作,扎根梁河。

他走遍了梁河的山山水水,以当地风情为主要内容进行艺术创作,把全部精力投身到传承、弘扬和挖掘边疆民族文化中。

投笔从戎  历经生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才15岁的宾元寿是四川省中江县中学39班的一名中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与100多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医训大队,学习医疗技术。

1951年,他与全体医护人员跨过了鸭绿江奔赴前线。因掌握医疗技术和懂一点英语,宾元寿负责战地抢救、接收伤员等工作。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战士被枪弹打掉了下颚,当时他负责救治,因这名战士无法进食,宾元寿自己煮了稀饭,把战士的气管剖开,然后慢慢喂食。其间,战士是清醒的,但也是疼痛的,话自然也是说不出来的,只是眼泪一直在掉。宾元寿说,他一想起那个画面,他眼泪也想掉下来,这么多年过去,心还是会很疼。

说起这些,宾元寿都尽量不提这些战争场面。他说,是牺牲的战友们保护了他,能活到今天,自己很幸运。

淡泊名利 热衷艺术

朝鲜战争结束后,宾元寿转业回到四川,1957年到云南省建工厅工作。1962年,他响应祖国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毅然来到梁河从事文化工作。

宾元寿爱好广泛,擅长摄影、书画和乐器演奏,喜欢将恬淡的心情和快乐与大家分享。到梁河工作第一年,宾元寿和他所在的文化工作队走村串巷访贫问苦,免费为乡亲看病、理发、写春联、进行文艺表演。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宾元寿很快被人们所熟知,梁河人民亲切地称呼他为“宾老”。多年来,宾老寄情于梁河的山山水水和勤劳朴实的各族人民,先后创作了《傣家人》《葫芦丝之乡梁河》《遮帕麻和遮咪麻》《德昂族女教师》《蹬窝罗》《停战之夜》等多幅反映梁河秀美山水和多彩民族风情的画作,以及反映重大题材的书画作品,得到了各地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获得了多个奖项。


就这样,宾元寿一边工作一边摸索文艺创作,练过字、弹过琴、照过相、写过诗,经历了人生种种的酸甜苦辣,在文化艺术事业战线上一干就是30年。除了书画创作外,宾元寿还对葫芦丝文化进行宣传推广。1992年,宾元寿退休后专心搞起了文艺创作,他更加忙碌了,他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用画笔描绘重大题材。由宾元寿作词、云南省歌舞团杨秋萍老师谱曲的歌曲《梁河葫芦丝之乡》被广为传唱,并被云南大学艺术系当作必修课写入了教材。宾元寿总是利用各种“走出去”的机会,宣传德宏的山山水水,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宏。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宾元寿,一名历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退伍老兵,用丹青妙笔绘就金色的人生。《德宏文艺》原主编倪国强这样评价他:“宾元寿先生阅历丰富,出言幽默风趣,晚年致力于国画探索,以自然为师,朋友为师,挥洒自己的性情,行笔大气,着墨潇洒,含真情见个性,所画大榕树寄先生思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不惧风雷,不畏狂风,这正是先生追求的精神风骨。”而这也正是退伍老兵的铮铮傲骨所在,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龚月(梁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抗美援朝老兵艺术人生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