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讲坛  >  正文

“治未病”到底治啥病

2021-03-01 16:45:51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1期

“治未病”到底治啥病

何渝煦(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近年来,因压力增大、老龄人口增多等因素,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疾病负担、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从治疗疾病前移到预防疾病,由治“已病之人”转变为“治未病之人”。那么,究竟什么是“治未病”,它到底治什么病?

为什么要“治未病”

对于“治未病”,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记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意思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而是能预防疾病的人。若疾病已形成才去治疗,犹如口渴了才去挖井,临上战场了才去铸武器,此时就晚了。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不合理膳食等因素,引发或加重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诸多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5%,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减少8.5元,并节约100元的抢救费。而《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也告诫人们,治病在后,防病在前,不仅要防病,同时还要注意阻断疾病发生趋势,并在病变未发生前就要有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何谓“未病”

所谓“未病”,不仅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的状态,还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即疾病的“生、成、发、传、复”各个阶段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的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中医养生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学的内容,涵盖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防和治。其中“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即人体在健康无病时,要加强养生保健,避免病气侵袭,防止疾病发生,从而长久保持健康体质。或人体在即将要发生疾病之时,即“亚健康”状态时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疾病的发生。“已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就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特别要注意预先察知疾病发展趋向,及早采取措施阻断疾病的变化发展,也就是“先安未病之地”,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采取措施促使疾病早日康复。“瘥后防复”一是指对已患疾病,要及时有效治疗;二是指疾病康复或病情得到控制时,要针对体质状况给予调养措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复发。

中医是如何“治未病”的

中医“治未病”遵循天人合一和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贯穿全过程。具体而言,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再运用中药、膏方等药物疗法和针灸、推拿、刮痧、砭石、药浴、传统功法、食疗、药膳、香薰、茶饮、音乐疗法等中医特色干预技术,进行体质调护,防治结合,维护身心健康。“治未病”所用的技术易推广应用,所采取的方法有效、大家易于接受,因此是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健康目标的优选措施。

适合哪些人群

“治未病”适宜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中医体质偏颇人群,如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

2.亚健康人群,如睡眠障碍、肩颈痛、头晕头痛、腹胀等;

3.病前状态人群,如高脂血症、糖尿病早期、高血压高危人群、肥胖等;

4.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其他特殊人群,如妇女、儿童、老人等。

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那么,个人如何做到未病先防呢?要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注意以下方面:调理情志、劳逸、膳食、起居;倡导气功、太极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状态,以保健防病。

此外,“治未病”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还要注意以下事项:其一,分清未病、已病和病后,遵循中医辨证、辨体、辨病的基本原则,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才能保证“治未病”效果。其二,急危重病患者应掌握“治未病”时机、适宜技术和适宜范围,以免顾此失彼。

责任编辑:谭宗慧

46
相关热词搜索: 治未病到底治啥病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