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发展家庭农场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31 10:25:47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3期

发展家庭农场 助力乡村振兴

思茅区农民李翠萍在自家的咖啡农场劳作

2015年以来,云南积极扶持、打造了一批家庭农场,助推千家万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通过扩大规模、吸纳周边村民务工等方式,家庭农场不断向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家庭农场还存在扶持力度不够,发展不充分、不规范,技术和模式落后等短板。家庭农场要实现健康发展,未来之路还需不断探索。

政策鼓励 规模提升

近年来,大理州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采取金融扶持、规范管理、引导示范、技术培训等办法,积极扶持、培育家庭农场。截至2020年底,大理州共扶持打造2000多个家庭农场,生产领域涉及花卉、蔬菜、水果、茶叶、牛羊和生猪等云南特色产业,年均农产品销售总额达7亿余元。

大理州家庭农场建设驶入快车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2014年12月底,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后,在资金、技术等各种利好政策的鼓励下,各地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使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规模逐步扩大。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积极落实国家政策,2020年3月,云南出台《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实施意见》,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和其他云南优势农业产业,结合“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创建等项目,通过完善登记和名录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健全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制度、强化用地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扩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办法,因地制宜推进千家万户小生产者继续向家庭农场转变,同时积极提升和改造原有家庭农场。

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截至2020年底,云南共打造和提升各类家庭农场19987个,家庭农场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重要补充,也成为农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一种模式。

短板突出 制约发展

云南某县的家庭农场主李波,是一名黑山羊养殖户。2019年,由于市场波动,他养殖的60多只黑山羊滞销,农场经营出现困难。为开拓市场和维持运转,李波向县级农业部门提出资金扶持申请,却被告知因资金整合原因,有关家庭农场的扶持资金难以下拨,他的申请未能如愿。

据了解,过去由于家庭农场发展往往与“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创建等农业发展重点任务有交集,不少农场主本身就是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负责人或种养大户,但能享受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往往存在不精准、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近年来因各种政策原因,家庭农场的扶持资金往往被整合、分散使用,落实到家庭农场主的扶持资金较少,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尽管云南家庭农场发展数量较多,但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零散等问题。据了解,经营土地50亩以上、年营业额5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在全省家庭农场总数中的占比不足三成。

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云南近2万个家庭农场中,涉及粮食、果树、蔬菜、茶叶、甘蔗、咖啡、中药材等种植农场占比约为40%,而生猪、肉牛、山羊、家禽、奶牛、水产等养殖农场占比约为35%,其余的25%为种养结合的综合农场或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由此可见,云南家庭农场总体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此外,家庭农场在发展中,还存在种植、养殖发展模式和技术普遍滞后,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根据云南农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云南仅有7%左右的家庭农场能实现机械化生产,约四成的家庭农场处于半机械化状态。这些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云南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 抱团闯市场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制度上、政策上进行破解,使家庭农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南将继续细化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申报程序、登记开户等具体事宜,对家庭农场进行有序登记、科学管理、扶优汰劣,并进一步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从金融、科技、人才、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家庭农场同步享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

同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展融资渠道,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贷款和融资抵押、担保和信用体系,鼓励协调金融机构开发家庭农场专项贷款产品。此外,通过加快与财政、银监、人社等部门合作,结合现有政策、项目,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家庭农场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夯实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保障。

云南农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专业人士认为,针对家庭农场存在的短板,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农场主们应积极寻求上级帮助,尝试以行业或地域为纽带,依托一家或数家规模较大、技术和生产水平较高、市场销售网络较好的农场,将多个农场联合起来,搭建农场联盟、农场集团,以便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以联合抱团的模式闯市场。

而省级层面,则应当在政策、运行管理方面给予扶持。试想,如果云南数以万计的家庭农场实现联盟化、集团化发展,那么其规模化效应将会带来良好发展成效。

本刊记者 刘 宇/文图

责任编辑:谭宗慧

46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