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云南家庭农场如何走出特色化路子

2021-03-31 10:37:16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3期

云南家庭农场如何走出特色化路子

许玉贵(中)走访昆明市赵菊霞家庭农场

近年来,云南积极扶持、培育家庭农场,目前全省已有家庭农场近2万户,但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短板和困难。云南家庭农场的发展潜力有哪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云南农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许玉贵。

记者:在全省近2万户家庭农场中,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许玉贵: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发展最有潜力和生命力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它非常适合云南农业发展基础规模化程度较低的实际。目前,全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发展速度较快。与2014年底相比,数量翻了三番。二是发展规模适度,符合云南农业省情。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在这方面曾做过调查,云南种植类家庭农场土地经营的平均规模在70亩左右,符合经营者现有的管理水平,与东北平原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有二三百亩,发达国家经营几千亩,这个没有可比性。三是种养结合较多,一个家庭农场既从事种植也搞养殖,有利于形成微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四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聘用外部劳动力的情况较少,有利于控制成本。

记者:对云南而言,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是什么?

许玉贵:家庭农场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适度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能克服小农经营资源利用不充分、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来增加家庭收入。更重要的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农户,全家人都在一起,共同努力创造家庭财富,享受天伦之乐,避免了年轻人外出造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目前,云南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短板有哪些?

许玉贵:家庭农场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制约因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经营意识不强,缺乏经营核算意识和能力。市场意识不强,没有订单生产意识,普遍是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找市场。合作意识不强,大多是单打独斗,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合作十分薄弱。诚信意识不强,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做得不够,大多只注重短期利益。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公平高效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要素流动不充分,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龙头企业和贫困小农户受到政府重点关注,但家庭农场发展主要靠自己。新型城镇化机制不完善,进城务工家庭不愿意放弃土地,致使土地流转不多,流转价格高,家庭农场发展受限。

记者:云南家庭农场未来发展之路何在?有哪些发展潜力可挖掘?

许玉贵:在云南,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技术条件有明显差异。因此,家庭农场在发展中一定要结合各自的区域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不管是林果、蔬菜、茶叶、药材,还是养猪、养牛、养鸡或者是发展乡村旅游,都是可行的。

然而,在发展中要注意几点:一是所选择的产业尽可能与当地政府支持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相吻合,以便能得到政策支持,可以利用公共设施(如冷库)、公共品牌和营销体系,搭上政策顺风车。二是坚持不懈,有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信心,不要见风转舵,不要半途而废或盲目进退。比如养猪,前些年猪价低时很多农场自动退出,现在猪价高了,想进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三是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市场供应充足,传统的大路货卖不掉,必须要生产优质产品,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在品种、肥料、农药、饲料等,以及采收和管护、分拣分级、包装保护、冷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链。

记者:在推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方面,您有何建议?

许玉贵:从政府角度,要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特别是技术和服务保障政策。比如引导带领农场主走上规范化发展路子,积极帮助协调用地用工,提供持续性的技术培训。

从行业角度,农场要注重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可以建立一些家庭农场联盟或协会之类的组织,在互相帮助、共同维权的同时,也互相监督。还要自立自强自信,有创业创新精神,要有长远打算,坚信做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不要怕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每天都要吃饭,一天也离不开农产品,关键是要了解别人的需要,去生产他们想要的农产品。

本刊记者 肖 宇/文图

责任编辑:谭宗慧

46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