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磊  >  正文

“大圣”归来

2021-07-08 09:01:28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多样地球 多彩云南”融合报道之⑦

△菲氏叶猴(朱边勇 摄)

有人说,他们是树梢的精灵,是隐居的君子,也是人类比邻而居的朋友。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宏州芒市镇辖区内的菲氏叶猴似乎都在跟着人的活动反向“游走”。

曾经,当地村民还习惯上山打猎、靠山吃山,这时,菲氏叶猴不得不躲进密林深处,以嫩树叶、野果为生。人与猴的距离,似乎只有躲避在暗处的猎枪才可触及。

时代在进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近几年,在芒市镇河心场村红木树梁子的路边,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一脸“萌宠”的猴哥已经不再见人就躲。

2018年,德宏州举办“一马跑两国”2018中国瑞丽——缅甸木姐国际马拉松赛,将菲氏叶猴作为赛事吉祥物,取名“菲菲”。

“猴哥”的日子,一天天美起来了。

陌生的老朋友

芒市镇河心场村白坟村民小组村民姚明申的家,紧靠茂密的大山。早年间,他在屋前栽了几棵果树,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一群灰色的猴子总会光临几次。

当地人对这种猴子并不陌生,不知道其“学名”,便简单粗暴地根据毛发颜色将其称为“灰猴”。

与猕猴的调皮捣蛋不同,“灰猴”几乎没有破坏庄稼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久而久之,姚明申也懒得管它。

此时,人与猴的距离,十余米远,目之所及。

△河心场村附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菲氏叶猴提供了极佳的栖息地

这样的和谐场面,一度被罪恶的枪声打破。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大山里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有猎枪,进山打猎是生活常态。很多“猎手”对长相萌宠的“灰猴”情有独钟。

于是,村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扛着猎枪走在出山的路上,枪管上倒挂着已经断气的“灰猴”,摇摇晃晃。

有时候,姚明申即便坐在家中,都能听见空旷的大山里传来的刺耳枪声。这里与保山龙陵交界,“猎人”来自四面八方。

持续不断的捕猎后,此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见的“灰猴”陆续躲入深山,一时间踪迹难觅。

花开了又落,姚明申家门前的果树,很长时间没等到老朋友的光顾。

此时,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一度追逐的灰猴,正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

△菲氏叶猴(朱边勇 摄)

“猴哥”不简单

菲氏叶猴种群变化和致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栖息地割裂、食源树种减少等,但是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明显。

进入本世纪,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非法盗猎打击力度加大,捕杀野生动物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在亚热带茂密的森林里,打猎现象依然存在。

△河心场村附近的大山一度是村民狩猎的“好去处”

几年前,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原本在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丁自楼回到河心场村里,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不久,他就干了一件大事:按相关部门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到各村小组召开支部会议,动员村民上交手中的各式猎枪,保护野生动物。

收缴枪支的过程并不顺利,从组织村民开会到上门劝交,不少村民不理解:“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何要上交。”

丁自楼不放弃,像钉钉子一样不断做工作,一个多月后,河心场村共收缴气钉枪、铜炮枪等各类改装枪支120支,此后,村民上山打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也正是这一时期,通过德宏州摄影爱好者的镜头,栖息在芒杏河上游林区的灰猴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经专家考察认定,灰猴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

△村民口里的“灰猴”正是菲氏叶猴(朱边勇 摄)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18年开展的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科学考察报告显示:该区域菲氏叶猴共计5群320只左右,是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而在整个德宏州,菲氏叶猴种群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州5县市21个村委会,共有45群1328—1528只。

村民们刚开始并不理解自己上交枪支的意义,直到随后的日子里,当这些自己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猴子在各种宣传中占据“C位”,他们才突然意识到,“猴哥并不简单”。

为“猴哥”守护家园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媒体新宠”,据统计,仅在2018年半年的时间里,芒市菲氏叶猴便五次登上央视平台。

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让菲氏叶猴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何保护好菲氏叶猴也成为了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早在2009年,根据河心场生态保护地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就已经对菲氏叶猴保护区内的分水岭、帮董等三个村寨进行搬迁,既解决脱贫问题,同时为生态让路,时至今日,共搬迁111户502人。

“村民们可以就近务工,也可以在家发展石斛代加工等特色农业。”河心场村党总支书记丁自楼说,村党总支牵线搭桥,通过产业化推进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搬迁群众进山与菲氏叶猴争夺食源地。

△菲氏叶猴成为“媒体新宠” (朱边勇 摄)

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一系列重点保护工作也在陆续展开——

2019年6月10日,“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正式在芒市镇河心场村启动并于2020年11月完成验收。项目旨在降低保护区(地)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实现能源替代,从而使保护区(地)内的珍贵稀有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019年10月21日,芒市正式以“自然公园”形式规范指导对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

2020年10月,蚂蚁森林上线了位于德宏州的芒杏河菲氏叶猴公益保护地,1600万网友通过“人人一平米”的认领,为千里之外云南大山深处的菲氏叶猴守护家园;

……

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快收到了成效,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永生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自己下去调查菲氏叶猴的生存情况时,村民们的第一反应还是将其当作猎物,可如今,对菲氏叶猴的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连进山都担心惊扰到猴子。

对菲氏叶猴下一步的保护,张永生认为,除了加强食源补充、加强盗猎打击力度和红外触发相机监测外,还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预。不过,为了能让人们更多地欣赏到菲氏叶猴的萌态,保护区将专门在猴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装上视频监测系统,并在网络平台上线,网友可通过手机在线观看。

△森林里安装的红外触发相机

人与猴的改变

当地村民说,菲氏叶猴是有灵性的,一举一动都能撩拨人的心弦。在与菲氏叶猴的近距离交往中,人与猴都在不断发生改变。

村民段生平几年前主动上交了猎枪以及兽夹,化身成为了菲氏叶猴的守护者——生态护林员。

△段生平现在是菲氏叶猴的保护者

他和当地另外20余名生态护林员一起,每天巡逻在潮湿的树林中,监测猴群动态,防止菲氏叶猴受到伤害。

去年的一天,一位护林员在巡山过程中不慎摔下山崖,折断的肋骨刺穿了肺部,很长时间后才康复出院。可大家并没有被吓住,段生平和其他护林员依旧日复一日出现在树丛之中。

他说,护林员是不杀生的,在带领云岭先锋记者进山的路上,几条蚂蟥爬到了身上,他也只是将其抓下来,轻轻地放到树上。

△护林员随身携带着塑料布不仅能当雨披,还可以搭建简单的窝棚

胆小的菲氏叶猴似乎也把他们当成了熟人,即便走近了也不再惊叫着四处躲避。

人与猴的距离,在不断缩近。

作为宣传工作者,长期跟踪报道菲氏叶猴的德宏州传媒集团记者岩晓和朱边勇,对这群猴子的认识也在改变。

2018年1月18日,眼瞅着到了小猴子出生的季节,朱边勇和岩晓扛着设备就进了山,正是这一次,两人拍到了他们至今难忘的一幕。

“一只母猴紧紧抱着一只死去的小金猴,蹲在猴群背后。”透过镜头,两人清楚地看见,母猴正摘下树叶,嚼碎后往小金猴嘴里塞。

后来的日子里,两人来到这里跟踪拍摄猴群,每次都能看到母猴抱着小金猴始终不愿撒手,直至一个半月后,它怀里小猴的尸体逐渐风干,最终变成了一张皮。

△菲氏叶猴和人的距离,在不断缩近 (朱边勇 摄)

每一次跟踪拍摄,两人都忍不住想哭,但这也让他们坚定了要把菲氏叶猴的保护宣传持续做好的决心。随后几年间,在他们和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努力下,菲氏叶猴红遍大江南北。

按理说,只要有人出现,紧张和不安都会降临到菲氏叶猴的大脑中,但接触多了以后,猴子们似乎对岩晓和朱边勇有了亲近感,最近的一次拍摄,猴群距离他们的镜头只有数米之远。

而就在前不久,同样已是护林员的姚明申也惊喜地发现,离自家房屋不远的果树上,菲氏叶猴又回来了。

助读:菲氏叶猴,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众多猴科亲戚相比,菲氏叶猴长了一张“娃娃脸”,眼周、口鼻部因为缺少色素而呈现浅色,极具辨识度。菲氏叶猴几乎没有破坏庄稼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是口碑很好的“乖宝宝”。小猴子在出生后的三个月里毛发都是金黄色的,之后才渐渐变灰色。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保磊 郝亚鑫   通讯员 何成全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大圣归来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