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祥云县:“半边天”绣出“一片天”

2021-08-24 17:34:16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6期

在云南省祥云县禾甸镇、米甸镇、普淜镇、东山乡等乡镇,一群淳朴的白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妇女,积极传承、弘扬民族刺绣文化,大力开发“指尖经济”,悄然打开了一条依靠特色民族手工技艺振兴乡村之路。7名民族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辐射带动全县1000多人从事刺绣产业,年均增收近100万元。

刺绣引路 贫困户变传承人

鸳鸯绣枕、龙凤帐沿、牡丹围腰、福娃抱枕、荷花绣鞋……近日,一场刺绣非遗产品“盛宴”在禾甸镇大营村七宣村民小组闪亮登场。

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熊桂存坐在绣品旁,时而飞针走线,时而指导前来学习的人如何下针、如何配色。几年前她家还深陷贫困,如今刺绣让她家脱贫,还让她成为全县7个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以前因为我身体不好,孩子又小,家里也没有经济来源,2014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熊桂存说,彝族群众自古就有刺绣的传统,但以前都是绣了自己用,加之刺绣技艺差,产品质量不高,拿出去也卖不掉。现在,多亏有党的好政策,才让她走上了依靠刺绣脱贫的道路。

针对群众刺绣技艺参差不齐的情况,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绣娘设计能力弱、市场信息不足等短板,充分挖掘刺绣资源,大力培养刺绣传承人。

有了资源和平台,加之积极上进,熊桂存的刺绣技术和绣品质量不断提高。“吃水不忘挖井人”, 熊桂存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热心帮助他人,从贫困户变成了祥云县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还学会用电商平台销售绣品。

“我家2016年就已脱贫,仅刺绣一项,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不用出门就能赚钱贴补家用。”熊桂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创建品牌 多管齐下促振兴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祥云县实施“绣娘工程”“锦绣计划”和“巾帼脱贫行动”,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互助社、小额信贷、创业就业等资金扶持方式,支持妇女创办微型企业。同时,把打造新产品、提升“祥云印象云南源”非遗文化产品品位,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走品牌化发展路子。

“我们村成立了集刺绣技术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祥云县盛营商贸有限公司,涌现出一批妇女手工业创业带头人。”大营村党总支书记王先发介绍说,目前,全村共有60多个刺绣能手依靠刺绣实现增收致富。

据了解,祥云县以大营村为基础,依托1名省级、6名县级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技术资源,积极引导妇女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辐射带动全县1000多名妇女从事民族手工刺绣、民族服饰加工,形成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刺绣出山”项目的实施,祥云县通过“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的方式,引进新理念新技术,促进祥云刺绣非遗手工技艺与时尚高端产品完美结合,创建了“云乡舞绣”祥云非遗刺绣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刺绣产业年均增收近100万元。

“出彩工程” 非遗入村进校园

“刺绣搭桥开富路,非遗入校好传承。”5月7日,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城西社区幼儿园教师、刺绣爱好者,欢聚禾甸镇大营村,她们绣花鞋、花枕头、花围腰,让人目不暇接。

“开展非遗‘出彩工程’培训,有利于妇女同胞掌握增收致富的新技能,为民族手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赵林静的动员讲话,2021年祥云县非遗“出彩工程”传承人技能培训正式启动。

作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大营村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当地妇女手工技艺娴熟。祥云县依托丰富的民族特色刺绣资源,把大营村打造成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基地。

近年来,在非遗文化传承过程中,祥云县、乡两级通过“传承人+学校+村民”的方式,形成“请进与走出共抓、集中与个体并存、作坊和空间互动、传承与探索同步”的非遗“出彩工程”培训模式。

培训启动当天,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昆明刺绣行业声名远扬的李娟娟进行现场指导。此次共培训39人,其中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幼儿园教师15人、大营村七宣村民小组村民20人。

“这次培训提升了我对家乡刺绣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这些美丽的刺绣技艺带到教学中,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把传承非遗的种子播撒在小朋友的心里。”城西社区幼儿园教师张丽说。

通讯员 杨丽芳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祥云县半边天一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