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那苏村:让蚕丝变『金丝』

2021-08-24 17:40:36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7期

那苏村地处云南省墨江县那哈乡西南部,这里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人均耕地2.9亩,适合种桑养蚕,加之村里已有10多年的养蚕历史,种养技术成熟。近年来,那苏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引导村民种桑养蚕,让蚕丝变“金丝”,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多措并举 完善发展基础

由于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的优势特点,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那哈乡结合那苏村村民有养蚕传统的实际,加大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产业加速发展。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加之村民种桑养蚕均是各自为政,产业发展一直处于散小弱状态。面对产业发展瓶颈,2000年以后,那哈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改善、提升村组道路通行能力和加大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为减轻群众种桑养蚕的资金压力,县、乡两级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相关政策,为农户提供1万~5万元不等的贷款额度,由国家财政贴息,无需农户担保抵押。申请这类贷款压力相对较小、办理程序不复杂,深受农户欢迎。

养蚕是门技术活,养殖过程中,蚕对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有很高要求。为提高村民的养殖技术,那哈乡邀请专家、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讲理论、讲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技术、教标准,每年集中开展2期以上培训。

各项帮扶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随后,基博、基埔、大益的、小益的4个蚕桑基地也建立起来,并形成大户带小户,“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

订单收购 产品销路不愁

为解决蚕茧销售问题,公司与农户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农户负责生产、装箱,公司负责收购、运输,再销往省外,解除了养蚕户的后顾之忧。

“我家从2007年开始养蚕,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扶持,现有蚕房1间、蚕床3张,每张蚕床每次可产鲜蚕茧45公斤。”那苏村基博村民小组养蚕户白勇志说,今年的蚕茧收购价是每公斤55元,目前他家已出售第一批蚕茧135公斤,收入达7000多元,今年内还可以产出4批蚕茧,年收入预计有3.7万元。

在那苏村,笔者见到普洱优品供应链管理公司负责人带领同事驱车90公里来村里收购蚕丝。“那苏村养蚕时间长,这里出产的蚕丝品质好,销路不成问题,我们与村里的合作社已签约10多年了。最近,我们收购了今年的第一批产品,年内还要来三四次。”该公司负责人说。

“我家从2008年开始种桑养蚕,目前有蚕床4张,今年第一批蚕茧销售收入有6000多元。由于我们与公司合作多年,他们会把钱直接打到我的卡上,我很放心。”养蚕户白忠强介绍说,下一步,他打算扩大种桑养蚕规模。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51户农户种桑养蚕,建有专业蚕房20余间,每间蚕房年产量可达400公斤,每年可产蚕茧2~4批,按照目前的市场价计算,年产值超过80万元。

通讯员 郭建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蚕丝金丝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