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三代从军报党恩

2022-11-28 16:46:58  来源:《金色时光》2022年第11期

药瑶(左)与爷爷奶奶合影

百家姓中并没有“药”姓,但对于在昆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的药瑶而言,这个日常生活中鲜少听闻的姓氏,却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我的姓氏是共产党给的、是八路军给的。我去参军时,爷爷曾叮嘱我‘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药家,永远要记住党的恩情。’”在药瑶看来,姓氏不仅是家族的延续,更是红色血脉的传承。

特殊“药”姓从何而来

药瑶爷爷家客厅墙上挂着两张照片,分别定格了爷爷和父亲年轻时身穿军装、英姿勃发的形象,这深深地印刻在药瑶的记忆中。大学毕业后,爷爷对药瑶说:“文化知识学好了,你也该去部队为国家效力了。”见药瑶大惑不解,爷爷解释说:“因为你姓‘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药家,要永远记住党的恩情。”在她的追问下,爷爷讲述了那段尘封已久的故事。

药瑶的爷爷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的一个小山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记事起,他就给村里的地主家放牛,每天起早贪黑、忍饥挨饿,晚上只能蜷缩在牛棚里睡觉,天冷时挨着牛取暖。作为一个没有姓名的孩子,村里人都叫他“天保”,取“老天保佑活下来”之意。

1940年,天保14岁时,八路军来到他生活的山村。得知八路军是为穷人打天下,天保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参军。他找到革命队伍,说明来意,一名态度和蔼的“大胡子”团长问他:“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呀?”“天保。”他响亮地回答。“那你姓什么呢?”这下天保愣住了,自己是个孤儿,哪来的姓氏?他想起白天听到的革命口号,灵机一动,给自己编了一个姓,“我姓……我姓要,我要革命!”闻言,“大胡子”团长哈哈大笑:“我们的革命现在正缺弹少药,这样吧,你就姓弹药的药。”“太好了!太好了!我有新名字了!”天保乐得合不拢嘴。

新名字带来了新生活,药天保从此追随军队走南闯北,将“跟着共产党的队伍干到底”的信念根植心中。

战功显赫参加开国大典

1945年,晋察冀军区成立骑兵部队。由于表现出色,药天保被任命为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草上飞”是药天保拥有的第一匹战马,它一身枣红色的皮毛,四肢健壮有力,跑起来虎虎生风。药天保十分疼惜“草上飞”,平时舍不得吃的玉米面馒头、蔬菜和野果等都留给它吃。只要药天保吹一声口哨,“草上飞”就会疾驰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骑兵的战斗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士兵和战马都经过精挑细选,需要长时间磨合才能配合默契、上阵杀敌。药瑶听爷爷说过,骑兵的功夫体现在乘马斩劈和骑射,要熟练掌握得经历“三部曲”:先平地、再骑墙、后上马。每个骑兵连营房后面都有一道低矮的围墙,形同马背,因练习频繁,表面被磨得光亮。这两项功夫还特别考验骑兵和战马的配合,药天保和“草上飞”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抗日战争结束后,药天保所在部队的团长接到国民党某部的谈判邀约。当天,团长仅带了包括药天保在内的七八人同行,半路却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尽管大家奋力反击,仍寡不敌众。突然,团长骑的马被子弹击中,双双倒地。此时,一枚冒着浓烟的手榴弹从药天保眼前划过,他见状双腿一夹马肚,“草上飞”随即转身。电光石火间,药天保一把接住即将落地的手榴弹扔了出去。就在脱手的瞬间,手榴弹爆炸了,药天保的右手中指被炸断,顿时鲜血淋漓。可他顾不得钻心的剧痛,一边还击,一边掩护团长转移。

1949年10月1日,药天保和“草上飞”一起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这对好搭档昂首从天安门前走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0年,药天保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

三代从军延续光荣传统

1975年,药天保之子药林玮在18岁时成为一名军人,驻守在甘肃酒泉,8年后从部队转业。“报答党恩、为国效力,是我们药家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跟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药瑶也穿上军装,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员。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军人,身为战斗机飞行员的他巡航在万米高空,守护祖国的安宁。

在部队服役12年后,药瑶转业到昆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战争年代,部队缺少弹药,爷爷的‘药’姓饱含着大家对胜利的期盼。身处和平年代,这个姓氏也在时刻提醒我,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药瑶在救助管理站的工作琐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受助人员,但她都会耐心询问,认真倾听每一位受助人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

药瑶有一个“护送包”,里面装有晕车药、创可贴、卫生纸等。每次参与护送返乡工作,她都会随身携带“护送包”,受助人员晕车呕吐时,送上晕车药和塑料袋;小孩哭闹不安时,递过零食和玩具。在工作中,药瑶始终以热心和耐心帮助受助人员。“临时妈妈”“临时女儿”“好闺蜜”……都是在救助站与她有过交集的受助人员为她取的昵称。她和同事累计救助110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受助人员。

2021年7月1日,药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考取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药家后辈也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血脉。“班级演讲的时候,女儿会与同学们分享太爷爷的故事。在家中,爸爸也会经常跟她讲部队里的故事。已经读初一的女儿非常爱护眼睛,并立志参军,把家族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药瑶自豪地说。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军报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