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和党刊的故事  >  正文

【我和党刊的故事】“一束光”映照前行路

2022-11-08 16:16:33  来源:云岭先锋网

“凯华,这里有你的一张邮政局转来的取款通知单。”2007年12月的一天,办公室的小郑一边说一边把单子递到我手里。

当我接过单子,看到汇款地址是中共云南省委支部生活杂志社几个字时,有点发蒙,因为我之前没有单独向党刊投过稿。一问才知道,是自己此前写的一篇信息稿《山鸡圆了致富梦》被组织办的小王代投递到了杂志社。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往事依稀若素月流空。”时光一晃就是10多年,但当年的那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因为,那是我初次与《支部生活》结缘。那次的结缘,如一簇星火,点燃了我的写作激情,也铺开了我连续10多年的写稿之路。

特别记得2016年,因分管领导积极动员,我在宣传报道的同时,开始涉足评论稿件。大约在2017年的某一天,州委组织部负责评论稿写作工作的领导在群里,推介了云岭先锋杂志社出版的《致富天地》杂志的“农家茶座”、《金色时光》杂志的“金色视点”两个征稿栏目,并鼓励大家积极投稿。从此,我正式与《致富天地》和《金色时光》两本杂志结下不解之缘。接下来的日子里,群里月月推送征稿链接,我次次提笔认真构思写稿,在连续几次“丝糕(死稿)”后,“七嘴八舌”一栏里终于挂上了我的名字。“零的突破”对我来说无异于莫大的鼓励,更让我信心倍增。收到样刊后,我认真阅读被采用的文稿,领悟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终于在2018年的一次期刊中,我的文稿作为单篇被采用,我好好地把自己表扬了一次。那以后,我把每一次的样刊都放在办公桌上,一有空就翻阅,从封面到封底,一页页地翻,一篇篇地看,还特别把云岭先锋网放到电脑收藏夹里,方便学习。

几年来,我不管多忙,对于“乡村振兴”和“农家茶座”两个栏目,都积极投稿。为了让文稿更有质量,我总是把注意力尽可能多地放在农村基层一线,去零距离听,去实景实地看,去切身体验感悟,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农家茶座”的上稿率逐渐提高,以至于一天,当时还是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的镇长笑眯眯地说,“凯华,你成我们的调研员了。”

诚然,上稿率的提升,跟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我涉足“农家茶座”和“乡村振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栏目的编辑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耐心指导,从标题的拟定到文稿布局、思路引导,犹如现场面对面培训。让我增长写稿技能的同时,也从内心里被编辑老师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工作素养所折服。我想,这大概是“真正的高手都是悄无声息的摆渡人”吧。几年来,在编辑老师的影响下,我从来不敢怠慢每一份工作,不敢轻易应付每一份材料,“认真”成为我多年来的工作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致富天地》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本期刊,虽然是小开本,但通过目录就看得出容量不小,从“致富随笔”“要闻”“三农资讯”“政策指南”到“致富观察”“工作交流”,再到“田间课堂”“他山之石”,足足16个板块,涵盖“三农”的方方面面,完全是农民朋友的良师益友,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帮手。我虽然目前没在具体的涉农站所工作,但我身在乡镇,日常工作与“三农”千丝万缕、息息相关,曾经负责过近10年的新农村工作,还参与了5年的脱贫攻坚,又来自农村,内心里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感这本“三农”杂志的含金量之重。一番思考之后,我锁定了“乡村振兴”和“农家茶座”两个栏目。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我有责任把辖区在乡村振兴中的好做法好成效挖掘整理出来,把自己认为成熟的思考建议拿出来,通过《致富天地》这个平台载体,互相交流学习,掌握“三农”工作技能和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有一束光,指引梦想的地方……放飞希望到远方,全力去闯。”歌曲《一束光》这句歌词折射了我的心声。5年来,我游走并沉浸于写作,一路走来,其中既有初始的徘徊,又有成功的喜悦,但更难忘的是这段追逐进取的历程。5年来,《致富天地》这本杂志,就像“一束光”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激励我不知疲倦,坚持跋涉,在这个小天地里展现大作为,于各级党报党刊的熏陶下逐步成长。

杨凯华(石屏县异龙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党刊故事一束映照行路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