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党员干部当常怀“愧民之心”

2022-03-16 16:19:03  来源:云岭先锋网

常怀一颗愧民之心,自古以来,就是从政为官者的一种官德,也是一种美德。韦应勿在《寄李儋元锡》中写道,“邑有流亡愧俸钱”,说的是只要在自己管辖的区域范围内有流离失所的人,为官者心里就会不安,觉得有愧于俸禄。清朝道光四年,湖南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县做知县,清正廉洁,颇有政声。离任之时,民众拦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激动,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绵。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一个愧字彰显出了他的官德人品!所有心系黎民百姓的为官者都是如此,常怀愧民之心。

时至今日,这种美德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得更为具体,更为充分。正如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别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初到兰考时,看到灾民逃荒深感“羞耻和痛心”,他不顾疾病缠身,亲手绘制改变兰考地区落后面貌的蓝图,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在为没能治理好沙丘而“感到痛苦”。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载,时常为了百姓的疾苦而寝食难安,去外地出差,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吃的是粗茶淡饭。正是有了像任弼时、焦裕禄、孔繁森等常怀愧民之心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愧民之心,是一种清醒,一种良知,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唯有常怀愧民之心,才能带着感情干工作,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也唯有如此,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心同德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纷繁复杂、困难重重,党员干部们只有常怀一颗“愧民之心”,多想想群众高兴不高兴,多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带着为民深情一件一件办,扛着群众期待一件一件干,把每一项工作都干第一、干最好,出实绩、求实效,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常怀一颗“愧民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好应尽的义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地做好每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余春龙(金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干部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