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先锋  >  正文

【致富先锋】王兴平:大学生圆了“枇杷梦”

2022-03-29 15:32:38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3期

王兴平(左二)给种植户讲解枇杷种植技术

作为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委会上百宰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本科生,王兴平对农业有着浓厚兴趣,在大学期间就参与了很多涉农项目。2016年,毕业一年的他带着引种成功的“大五星”枇杷返乡创业。经过几年努力,如今他带领全镇4000多人通过种植枇杷实现增收。王兴平先后被评为“楚雄州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和“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执拗”的带头人

“我们这里的荒山,怎么可能种得出好枇杷,我家院里种了两棵,果子又酸又涩,连鸟都不吃。你还是好好读书,心思要用在‘正道’上……”看到王兴平在村里发放号召大家种植枇杷的宣传资料时,村民们迎面泼来一盆冷水。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东华镇本东村的一幕。2016年,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王兴平返乡创业,准备带领群众种植枇杷致富。但村民的不信任,让他举步维艰。然而,这并没有将王兴平难住,他依然对自己的创业梦想抱有很大信心。

王兴平返乡创业的这份自信与底气,源于他对农业的浓厚兴趣与钻研学习。从2014年开始,他就不断尝试引入一些经济效益好的果木和中药材到老家种植。经过几年摸索,他发现在引种的多种果木中,只有从红河州蒙自市引种的枇杷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子,而且卖相和口感都不错。王兴平告诉记者:“我当时邀请几位专家前来村里考察,他们评估认为,村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种植枇杷。”于是,他决定号召大家一起种植。

在宣传种枇杷的过程中,王兴平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并未气馁。为了赢得村民信任,他带上种出的枇杷,反复到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经过努力,部分群众被他的执着精神打动。大家一起承包30亩山地,开启了创业之旅。

为提升枇杷质量,在枇杷种植、管理、采摘、分果等过程中,王兴平积极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种枇杷是个技术活,在种植之初,我就在地里配置了多功能气象监测站、土壤检测站等设施设备,实时监测枇杷病虫害,并做好防控工作,分析土壤水分含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变化,什么元素少了就及时补充。”王兴平介绍说。

开启“数字”发展之路

经过精心管理,几年后,王兴平种植的枇杷树结出了累累硕果,由于品相和口感好,颇受市场欢迎,亩产值逐年提高。

王兴平介绍说:“我们镇光照强,高原地域特征明显,种出来的枇杷不但个大、味甜、汁多,而且成熟早,每年10月前后就可以收获,要比别的地方早一个多月上市,具有很好的价格优势。”看到带头试种枇杷的农户挣了钱,当年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们纷纷打消顾虑,开始跟着王兴平种植枇杷。

“我们村干旱缺水,之前只种玉米,经济效益不好。2018年,我家跟着王兴平种了15亩枇杷。2021年,部分枇杷树开始挂果。截至目前,共售出500多公斤,销售额达1.7万元,收入是以前种玉米时的好几倍。”本东村村民胡健平高兴地说。

村看村,户看户。随着种植效益凸显,王兴平带动周边村组1300多户农户加入到枇杷种植行列,种植面积从刚开始时的几十亩,发展到目前的1.3万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王兴平还成立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东华枇杷”品牌。

“在开展传统线下销售的同时,为拓宽枇杷销售渠道,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数字’团队,利用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将东华枇杷销售出去。我也经常直播带货,目前已拥有30多万粉丝。”王兴平开心地说,合作社收上来的枇杷,有七成通过电商途径销售。

2021年,东华镇的枇杷产量达127吨,产值560万元,产品销至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全镇近4000人通过种植枇杷实现增收。

荒山挂满“黄金果”,王兴平的创业梦想终成真。如今,合作社种植的枇杷已成为东华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群众致富。

(通讯员 丁远奎/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致富先锋兴平大学生枇杷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