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鲁期村:制种业拓宽致富路

2022-04-28 15:48:29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4期

近年来,云南省武定县田心乡鲁期村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当地气候和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蔬菜制种产业。“种菜不卖菜,制种价更高”,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共识共为。

调整产业结构

过去,鲁期村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针对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近年来,田心乡党委、乡政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农民联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当地光热和水资源丰富优势,进行科学论证,引进、发展花卉和蔬菜等特色制种产业。

为扶持制种产业,乡党委、乡政府给予李凤莲制种、创恒花菜制种、海琴制种3家小微制种企业各3万元扶持资金,并各提供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同时,田心乡积极引进外地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户开展联合制种工作,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制种首年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以每公斤200~500元回收所制种子。

村民开展制种蔬菜田间管理

2月中旬,笔者走进鲁期村阿朵卡村民小组,道路两旁姹紫嫣红的制种花卉和白色的制种花菜陆续开花。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河谷中,各种蔬菜生机勃勃,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53岁的李愉怀,是阿朵卡村民小组的种植大户。他从2013年起从事蔬菜制种,通过不断摸索,并采取流转土地等方式,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他家的制种基地面积达50亩。

在一片正处于灌浆期的青花制种地里,李愉怀一边除草、察看青花长势,一边介绍如何区分公本和母本以及制种过程。“以青花为例,每年8月底开始种植,次年4月中旬收割,要先后施肥3~4次,每15天喷施一次防虫药物,制种最重要的环节是割花球和蜜蜂授粉,加上精细化的人工管理,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李愉怀说。

产值实现翻番

“今年,我家流转过来的50亩土地,全部用于花菜制种。每亩地的种子产量预计在40公斤左右,而每公斤种子售价200元,亩均收入8000元左右。”李愉怀高兴地说,今年他家50亩地的收入预计在40万元左右。

在公司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周边很多群众都开始从事蔬菜制种产业,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家流转其他村民的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1200元。同时,制种基地需要工人管理,每年用工约500人次,给部分留守老人和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李愉怀说。

据鲁期村老把村民小组村民李忠介绍,他家将2亩土地流转给创恒花菜制种基地后,又到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费,一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开支有了着落。

截至目前,鲁期村从事制种业的农户达30多户,制种蔬菜、花卉面积达500多亩,全部实现订单销售,亩均收入达8000元左右。2021年,全村制种业实现产值24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9800多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花菜制种产业,并引进更多企业进村发展。同时,还将发展冬早蔬菜、荷兰豆、花卉等产业,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鲁期村党总支书记文天云说。

通讯员 武学成 张丽 郭晓文/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