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档案  >  正文

施滉:“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2022-07-20 16:31:51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7期

施滉

学生对于社会应该怎么样?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必是“学生应该为社会谋幸福”。为什么学生应该为社会谋幸福呢?因为:

第一,学生是消费的人,学生所消的费追究起来,完全是由社会供给的,社会供给学生,是希望学生[为]社会谋幸福,我们学生受了社会的供给,我们就得要为社会[会]谋幸福。

第二[,]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离家庭而生活,可以离政府国家而生活,却不能离社会而生活。学谋社会的幸福,学生本身的、家庭的幸福也就在内。

第三,学生是受教育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使我们的智识学问能够适应社会的生活,所以要适应社会的生活,无非是为社会谋利益。

第四,学校是雏形的模范的社会:社会的改良都要完全靠着他。社会的改良所以要靠着学校,无非是希望学校里的学生为社会谋幸福。

由以上四层看起,所以学生应该为社会谋幸福。

我们承认我们学生应该为社会谋幸福之后,我们就要去研究怎么样才可以达到“为社会谋幸福”目的。我个人的愚见,可分两层如下:

(一)现在社会,不良的社会,是有病的社会,我们要想为社会谋幸福,我们就要变不良的社会、(为社会)有病的社会为无病的、健康的社会、良社会。所以学生对社会,应该负改良的责任。

(二)因为学生对于社[会]应该负改良的责任,所以学生对于社会的情形,应该要时时留意。至于具体的办法,可以分做下列四项:

(一)调查。社会的情形非常复杂,我们要研究社会的情形,不能不有有系统的调查,《新青年》七卷二号有一张社会调查表,我们可以据他去调查。

(二)研究。有了调查之后,我们就要研究某种社会制度是好的,某种是坏的。等等。

(三)批评。研究之后,就根据所研究的结果,去批评社会的情形以唤起[社]会的注意。

(五)[四]实行改良。譬如我们觉得社会上一切不良的现象是由于人民的智识太浅,我们就得要尽我们所能尽的力量,去办平民学校、工人夜学、补习学成、举行演讲、发行话报,等等。又譬如我觉得早婚制度不好,我们自己就不要早婚。总之我们对于社会,经过调查研究批评三步之后,我们一方面就要想法子叫社会实行改良,一方面就自己出来改良,以做社会先导。

(原载《清华周刊》,1920年第一八五期)

注:( )内为原作注释 [ ]内字样为编者所加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甲子级留美学生革命活动文献资料选编》


施滉 (1900—1934),大理洱源县人。中国早期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清华早期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在美国留学期间,为了集中领导旅美华侨和留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施滉于1927年在美国加入共产党,美共中央设立了中国局,他担任中国局书记。这是在美洲成立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共产党组织,他也被公认为“旅美中共中卓越的领导人”。


施滉:“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是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烈士纪念碑的一段文字,纪念的是清华学子、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施滉。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他上下求索;为了给贫苦大众谋福利,他努力奋斗,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清华学校1924级毕业照(施滉左八

追求真理

1900年,施滉出生在洱源县城北门外一户贫苦的白族教师家庭。1913年,施滉考入云南省军医学校学习。1915年,昆明爆发轰轰烈烈的讨袁“护国运动”,施滉在民主革命思潮的激励下,进一步坚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1916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按当时校方规定,第一名应保送到天津高等军医学校深造,可学校却保送了一名家里有钱有势的学生,这使施滉很早就认识了“这个畸形社会的不公平,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从此,他萌发了改造这个不公平社会的思想。

1917年秋,施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在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下,他关心国家大事,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忧虑。为了追求真理,他在清华成立进步社团,组织同学阅读进步刊物并进行讨论,同时还出版杂志。1918年,施滉等人成立了清华园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施滉积极投身其中,成为清华学生领袖之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清华学校,爱国、民主思想在清华园活跃起来。1920年,由施滉和冀朝鼎等人发起,将“暑假修业团”改名为“唯真学会”,施滉被选为会长。在清华学习期间,施滉表现出杰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1923年,他被选为清华学生会会长,被誉为“清华学生进步的倡导者”“清华园中的举火人”。

上下求索

1924年6月,施滉从清华毕业。在赴美国学习前,他和徐永煐、何永吉3人代表“唯真学会”到广州拜见孙中山、李大钊,请教“将来如何做事,以为求学的方针”。这次会见,坚定了他为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观,对他后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4年秋,施滉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1927年3月,施滉在美国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国留美学生中最早一批共产党员(注:当时世界各国共产党都由共产国际统一领导,在美国的中国共产党员都参加美共的基层组织)。之后,美共中央成立了中国局,他当选为中国局首任书记,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建立党的组织。他曾多次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在洱源的老家也遭到查抄。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施滉毫不动摇,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1928年,施滉完成学业后,先后前往古巴、加拿大、苏联等地工作和学习,一边学习深造,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他希望将革命之火点燃整个中华大地,革命的春风吹遍祖国的万里河山。

英勇就义

1930年秋,施滉回到祖国,根据中央工作的需要,留任中央翻译科,后被派到香港海员工会工作。他说:“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党指到哪里就战斗到哪里。”不幸的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战士,于1931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施滉毫不动摇。经广东省党组织和红色济难会营救出狱后,施滉乘邮轮抵达上海,继续从事工会工作。

1932年5月,施滉受党中央派遣参加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1933年6月,施滉在北平艺专主持党的秘密会议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后被押解至南京。

在狱中,施滉被审讯时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国民党罪行。1934年初,施滉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4岁。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胸怀天下,追求真理,勇于实践,不惧牺牲,施滉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的铮铮誓言。

(大理州博物馆 王育梅) 

(中共洱源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施滉清华光荣儿子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