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先锋对话】会泽,让教育惠泽大山学子

2022-07-04 09:58:38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6月23日,2022年高考成绩出炉,会泽县各中学的高考成绩较往年又有所提升,喜讯在大街小巷中传扬。不久后,一批批大山里的学子将从这里奔赴全国各地的高校,开始新的梦想之路。

2010年以来,15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1.6万余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5万余人被本科院校录取;每年近80%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30%的学生进入全国顶尖高校或“双一流”大学就读……过去十余年间,会泽县交出了一份不可思议的高考答卷,在这个曾经以贫困闻名的县城,“读书改变命运”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高考成绩为何如此亮眼?为何不办“超级学校”?会泽经验是否可复制推广?带着一系列疑问,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与您一起走进“钱王之乡”。

问:很多人都说,会泽教育的好成绩是“苦”出来的?

会泽茚旺高中教师 吴红彦:

好成绩肯定是苦出来的。不止学生苦,老师也苦,但付出后也收获了成绩,我有7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每年听到学生考出好成绩会很有成就感。高考送别他们的时候,眼眶总是止不住的发热。

会泽东陆高中教师 黄玉能:

我是高三班的班主任,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晚上11点半才到家,每天陪着学生,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提高学习成绩。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很拼很努力。

会泽茚旺高中高三学生 薛加才:

学习压力肯定有,毕竟面临着高考,但是每天又过得很充实。我家在农村,条件不好,为了供我和姐姐读书,爸爸只能远赴外地打工,妈妈为了让我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来到县城一家超市打工。从一个农村家庭的角度,他们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全部。在我们老家,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只有读好书才能走出大山,这是唯一道路,没有捷径。

△会泽县东陆高中教师集体攻关教学难题

问:“教育改变命运”在会泽有何生动体现?

会泽茚旺高中校长 邓余勇:

体现在一名学生对一个家庭的改变上。我有一个学生,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四川,由爷爷奶奶带大。今年这名学生从云南中医药大学毕业了,考入了县人民医院,这样一来生活就有了保障,直接就改变了一个家庭。

还有一个学生,家里贫困到堂屋里扔个大石头进去啥都砸不到,残疾的父亲每天只做一件事:喂两只羊。读书后她享受了资助政策,考上了公费师范,毕业后回来当了老师,把父母接到了身边。

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里比比皆是。可以说,教育让会泽的孩子真正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会泽县茚旺高中举行篮球赛(供图)

问:会泽教育工作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党委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会泽县委书记 丁东平:

一是会泽县在体制机制上做了大的改革,实行高中教育集中到县城,初中教育集中到乡镇,小学教育就近入学,并对一些条件艰苦的学校实行易地搬迁;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补充师资力量,在会泽县城有7所高中;

三是民风的教化,“教育改变人生”已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四是奖励机制到位,不管财政如何困难,都必须优先保障教育,每年投入800万元,以奖励为会泽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最后是实施校长工程,校长是教育的关键,会泽对于各个阶段的校长和管理人员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培养管理机制。

△会泽县东陆高中校园一景,在会泽最美的风景就是校园

问:会泽教育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会泽县政协副主席,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张宏:

会泽教育的发展经历比较艰苦和漫长,2003年以前成绩基本处于全市末位,通过20年的努力才取得现在的成绩。从纵向的角度跟过去的自己比,确实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从横向上跟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苦字当头,实干兴教,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会泽教育在努力践行的做法和经验,前两句话强调的是苦干实干的精神和斗志,后两句话是近年来才加上去的,主要针对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方向。我们努力推动教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新的教育改革政策和要求。

问:会泽县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宏: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会泽县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最近五年来,会泽教育发展非常快,很大程度就是源于这种健康的生态。

比如,我们组建了以茚旺高中为龙头的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制定集团化办学章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稳定的管理制度,注重学校个性与共性同步发展。

另外,县委、县政府对教育部门充分信任和授权,在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的责任和权利是不对等的,校长的任命、经费的管理等,教育部门没有办法来做,但是会泽县委、县政府充分授权给教育主管部门,校长任命、教师调度都在教育部门规范的制度保证下来开展,真正实现专人治教、专家治校。

△会泽县茚旺高中开展“校级领导下沉”示范课(供图)

问:会泽教育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如何突破?

张宏:

20年前起步时是从抓常规工作开始的,后来才到抓规范、抓高效,最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这个过程一开始很容易出成绩,后来开始抓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化教学课堂改革,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这时候就到了瓶颈期,以前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出成绩,但后期必须要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抓教师培训,让教学教研更科学。

还有一个瓶颈是推进办学质量和规模方面如何兼顾的问题,提高规模就意味着办学质量会受影响,但我们不能只为了质量就让其他各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得不到保障。所以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水平,突破瓶颈。

问: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张宏:

绝对公平做不到,但要努力实现相对公平。这体现在会泽教育的各个学段,其中高中阶段最有代表性。全县的7所高中在推进师资配置、办学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办学质量上,差距都不大。在招生方面没有办“超级中学”,没有掐尖,我们实行滚动的划片招生,针对招生计划灵活调整划片范围,确保生源公平。这样就促进了各所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大家相互学习和竞争,办学水平都有提升,老百姓也就有了更多的优质学校可选。如果办“超级中学”,教育公平就很难实现。

另外,会泽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学段都有一批办学质量很好的学校,家长考虑小孩上学时,几乎都是就近就便,所以在会泽不存在“择校热”。

△会泽县茚旺高中举行高考倒计时誓师大会(供图)

问: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张宏:

举个例子,我们的教师每年都要跟学生一起,使用同一套试题参加一次教学能力测试。2006年开始执行时很多老师不理解,但考下来后有些甚至不及格。大家就统一思想:想让学生考高分,老师得先有料。后来便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到现在已经16年。这种方式可以倒逼老师主动研究试题,专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问:如何看待教师队伍的流动?

邓余勇:

会泽的老师每年都有流动,包括校长,但会泽已经形成教师培养的机制体制,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已经形成一个梯队,所以近年来虽有人员流动,但教育质量并没有出现下滑。应该说,会泽教育成绩的取得并非一人之功,而是一群人的功劳。

问:如何完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

张宏: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但往往会出现喊得多、做得少的现象,甚至最后被忽视。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尤其重要,一方面,最近五年全县招了2000多名老师,让我们的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等得到全面改变。

另一方面是抓培训,一是学校抓校本培训、县里抓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提升大家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抓校长后备干部的培训,每两年通过海选方式培养一批后备管理人才,从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实施培养,及时轮岗使用。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让这批人关键时刻能顶得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问:身处激烈竞争中,校长如何面对压力?

会泽县东陆高中校长 邓良俊:

我在东陆高中校长岗位上工作已经近一年时间,压力肯定有的,但我们有政策的支持,学校发展的方向也很清晰,所以压力并不算大。

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前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县里对七所高中有统一的规划,大家现在齐头并进,基本上不存在对工作迷茫、没有方向的情况。作为校长,只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和管理工作做好。

△会泽县东陆高中的学生们

问:会泽的教育经验能否复制推广?

张宏:

会泽县的教育发展是基于自身条件开展的,并不是说会泽的基础条件有多好,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教育的周期很长,我们从2002年起启动改革、理顺机制,到现在很多工作都在不断坚持和完善。

会泽的经验是可以复制和借鉴的,但在学习一个地方的经验时,千万不要抱着拿来就用、马上见效的心态,尤其在教育方面是不可能的,复制一个地方的经验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我们现在也在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问:会泽教育未来将如何发展?有何规划?

丁东平:

一是要传承会泽好的教育传统和方式方法,保持会泽教育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二是要强化普及教育,让更多人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

三是要加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教育好学生;

四是要抓好职业教育,让一部分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也为会泽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最后要持续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把重教兴学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保磊 郝亚鑫(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王璐

34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