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观察  >  正文

承接产业转移看云南如何发力

2023-10-23 15:31:39  来源:《云岭先锋》2023年第10期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现场。邹鹏 摄

金秋九月,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举行。作为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对接为主题的“国字号”盛会,3天的活动促成382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3966亿元。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此次对接活动上,一项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背后,是云南多年来举全省之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所做的努力。当前,在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时,云南如何“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

如何接得稳?

抢机遇,优环境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云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云南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窗口和门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云南沿边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云南调研时指出:“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同,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在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战略指引下,云南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的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走进位于砚山县的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在“链主”企业魏桥集团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宏泰”)的带动下,整个园区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亮晶晶的铝水注入保温炉,经过一系列加工环节,变成生产汽车的轮毂、航空配件的铝合金棒材、制作电缆的圆铝杆,或是被制作成薄薄的电池箔……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在全国电解铝“北铝南移、东铝西移”政策的指引下,2020年9月,云南宏泰203万吨电解铝项目在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投产,并带动17家企业、25个项目入驻园区,助推绿色铝产业集群的打造。“为高质量承接铝产业转移,我们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做好服务。”据砚山县工信局局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杰介绍,为促成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当好“驻企服务员”,5天完成项目用地预征、2小时内办理税务登记和刻制公章、签约到投产不到一年时间,全力推动当地绿色铝产业建设。

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助力企业和项目快速落地,在云南已成为常态。“2022年3月,公司在祥云县成立,5月初正式开工,能评、环评等一系列审批流程速度快、效率高,企业很满意。”贝特瑞云南公司总经理蒋洪福说,总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10年位列全球第一,在建的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该集团在全球产量最高的基地。“在产业转移中,云南的绿色能源优势明显,并拥有较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对未来进一步扩大产能、拓展新业务充满信心。”蒋洪福说。

通过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一大批赛道优质、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云南,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变革,有力支撑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施。

如何留得住?

扬优势,夯基础

云南拥有绿色能源、资源、区位、劳动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如何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在本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中,高等院校、部分省(区、市)、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和智库机构结合“1+7+2”系列活动(综合活动1场、专题活动7个主题18场、延伸活动2场),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献计献策。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的核心支撑。在此次对接活动上,省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以及重庆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打造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云南成为打造产学研合作的热土,现已引进建设了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北理工昆明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2018年成立的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为例,通过建设区块链应用技术实验室、5G联合创新实验室等科研阵地,研究院将北航的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云南实际相结合,已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

“院士云南行”也是此次对接活动的一项重点。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近20名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走进昆明、曲靖、玉溪、楚雄、文山、临沧6个州(市),搭建院士专家对接服务长效机制,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楚雄资源禀赋优越,发展钛产业潜力巨大,当地要努力把已有的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价值。”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储双杰在楚雄调研期间,对相关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了指导,还就如何加强产学研、院地企合作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企业家代表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参观。郝亚鑫 摄

如何长发展?

强合作,促共赢

目前,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16%左右,云南与东盟的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50%左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云南还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深度挖掘。但要实现高质量的产业转移,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人才一定要跟云南绿色能源、基础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为此,云南不断探索合作新路径,通过沪滇合作、粤滇合作、闽滇合作等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搭建,实现与各兄弟省份双向流动,合作共赢。

走进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一座综合型高科技园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如火如荼建设。作为上海与云南共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方式、新途径,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正式交付运营。

“无论是上海还是云南,都给予了我们十分有利的扶持政策。作为未来沪滇两地产业合作的窗口,这里将成为国内企业走向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据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介绍,园区占地282.5亩,总投资14亿元,目前已对接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200余家。除在昆明建设高新园区外,上海临港集团正在积极推动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为推动东部产业有序转移、梯次布局做好准备。

随着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步加快,一大批产业项目接续落地,云南工业投资连续6个季度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全国排名位次始终保持前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连续2年提升,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压舱石”“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以此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契机,云南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本刊记者 王学勇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承接产业转移云南如何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