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乡村里的新鲜事

2023-12-31 14:49:44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2期

案例

农村“领头雁”飞进清华大学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南涧镇西山村村民刘合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竟然也能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这一切,还得从清华大学启动对南涧县的产业帮扶说起。

清华大学派驻南涧县西山村的第一书记曾繁尘(右)指导农民刘合凤种植葡萄

“原来种地也需要文化”

2013年,西山村尝试发展葡萄产业,村党总支从宾川县引进葡萄种苗和种植技术,号召一批农户试种。刘合凤就是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先行者。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种植技术、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窄等原因,那几年,西山村的葡萄产业几经波折,难以发展壮大。

在葡萄地里苦苦挣扎的刘合凤没想到,不久后,她与清华大学老师的一场“邂逅”,将改变西山村葡萄产业发展的困局以及她的人生轨迹。

自2015年起,对口帮扶南涧县的清华大学相继向西山村派驻王风潇、沈正波、俞逸晨、曾繁尘、汪鑫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相继扎根西山村。

看着这些文质彬彬的驻村第一书记,一开始刘合凤有些怀疑:“我们农民都种不好的葡萄,文化人能行?”然而,刘合凤很快就打消了疑虑——原来文化人可以用“文化”种地。

驻村第一书记们通过调研和分析,并结合西山村的气候、土壤和水肥等自然资源条件,鼓励村民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根据立体气候特点布局,在低海拔的平坝区种植葡萄和小枣,在山区种植香橼,在高海拔区种植冬桃,形成立体化产业布局。同时,引导刘合凤牵头成立南涧县水木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原来种地也需要文化。”刘合凤笑着说。在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影响下,她也学会了用“文化”种地。

进京取“经”

与刘合凤等村民接触多了,驻村第一书记沈正波发现,村民们虽然勤劳踏实,但思想有些保守,如何打开村民的发展思路和眼界更为重要。于是,沈正波决定,让“领头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此,沈正波与清华大学协调,为南涧县专门开设“领头雁”培训班,带领西山村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北京及清华大学考察学习。2019年4月,刘合凤成了第一批飞进清华大学的“领头雁”。

为了让“领头雁”们学有所成,清华大学为他们量身定制现场教学课程,组织刘合凤等人到北京市张山营镇、门头沟区等地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在张山营镇的葡萄种植基地,刘合凤开了眼界:智能化种植、品牌化包装……最让她惊讶的是,张山营镇的果子还在树上,就接到了订单。反观自家的葡萄基地:施肥浇水喷药全凭感觉、果子摘下来才找销路、拉到集市零散销售……“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能像他们一样掌握技术、做好品牌,葡萄产业肯定会发展得更好。”刘合凤说。

培训结束后,刘合凤坐在回南涧的车上,不像刚来时的兴奋懵懂,有了许多心事。“当时,满脑子想着如何学到人家的葡萄种植技术和销售方法,怎么样才能发展好自己的葡萄产业。”刘合凤说。

学成归来显身手

从北京回来后,刘合凤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以及对葡萄产业发展的想法与沈正波进行交流,并开始重新梳理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路:学技术、改包装、做电商。

在沈正波的牵线搭桥下,清华大学在西山村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暨清华农民学校,经常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为村民进行线上线下授课;清华大学支教团的学生们也来到西山村,为当地农特产品设计包装、打造品牌,并教刘合凤按照葡萄品质进行分级销售;清华大学的师生们还积极为西山村农特产品找销路……

2019年,南涧县水木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阳光玫瑰”葡萄上市。刘合凤家里一派繁忙,沈正波和村民们忙着把一串串“阳光玫瑰”打包发往北京,每箱葡萄重2公斤,售价高达180元。“以前种的葡萄1公斤仅卖15元,现在通过分级、做包装、打品牌后,每公斤能卖90元。”刘合凤高兴地说。

为拓宽葡萄销路,刘合凤参加乡村振兴工作站暨清华农民学校举办的电商直播培训,并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在快手、抖音、B站等网络视频平台打造“西山玫瑰姐”形象,大力宣传西山村“阳光玫瑰”葡萄。

如今,南涧县水木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农特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出口到新加坡等国家,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同时,合作社为西山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销售农特产品。

据介绍,清华大学为南涧县开设的“领头雁”培训班已成为常态机制,当地积极组织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赴清华大学学习深造,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扶持措施,让“领头雁”带动力更强。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余春华/文 郝亚鑫/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乡村新鲜事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