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让干部“下而有据”

2023-02-07 11:35:24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一项重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解决能下问题是其中的重点难点。近年来,征集“躺平式干部”、寻找身边的“蜗牛干部”、挑出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部分领导干部不能下、下不来、不愿意下的问题和短板,“能上不能下”仍是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聚焦“能者上、劣淘汰”高标准严要求,并强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此次《规定》对准“难下”痛点,让除了因为违法违纪被查处理、“一票否决”“退居二线”等不得不下、非下不可的硬性规定外,“德不配位、才不适岗、状态不佳”的干部“下”得有据可依。

干部“能下”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其难点就在于对“下”的情形难以认定,对“下”的细节难以规范,对“下”的界限难以把握。要明确“让谁下”。干部“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但极个别干部虽在其位,却只知“躺下”而不“争上”,只会“来事”而不“做事”,只能“打太极”而没“真功夫”,既制约了事业发展,又影响了干部形象,对于这些干部必须能“下”。

干部“为何下”?依据《规定》中第五条给予了解释,“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各地党委及组织部门要详细地制定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易于操作的考评办法,多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拓宽考核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出干部的一张“立体画像”,既让优点与能力能够彰显,又让劣迹与欠缺无所遁形,从而让干部“上”得理所应当,“下”得心服口服。

要保证“规范下”。结合各地实际,分领域、分岗位制定实施细则,做到定量标准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正向要求与负面清单相结合,让组织人事部门做得规范,让不作为干部“下”得服气,让其他干部看得明白。要做到“精准下”。将触角延伸至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为干部“精准画像”,区分不同情形,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确保“下”得精准,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风向标”。

各级组织部门应当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首先要明确标准,根据不同岗位量身定制考评“标尺”,既要定量、又要定性,灵活设置针对性考评标准,以差异化的“赛道”,准确识别出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

安民(安宁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干部有据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