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那农村 万亩沃柑带旺乡村

2023-03-23 17:03:33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3期

那农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受交通等条件制约,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那农村邀请能人回村,带领村民发展沃柑产业。如今,那农村打造的万亩沃柑种植基地已有1000多亩开始挂果,为当地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沃柑成熟

积极谋划产业转型

新华镇地处云南与广西交界的大山深处,广州至昆明的高速公路、南宁至昆明的铁路穿境而过。那农村位于新华镇北部,村民世代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由于缺乏支柱产业,为挣钱养家,村里的青壮年不得不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小孩和部分妇女。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里开始谋划发展特色产业。那农村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丰富,且村民的人均土地面积较多,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产业。然而,村“两委”知道,发展产业不仅要有技术支撑,更要有能人或企业带动,否则很难成功。

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请能人回村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才是上策。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黄炳才。原来,黄炳才早年外出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脉资源。同时,作为本村人,他对村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知根知底。

 能人回村带动发展

1976年,黄炳才出生在那农村委会玉好村民小组。与许多农家子弟一样,他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务农,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上学时,他勤奋努力,大专毕业后,孤身一人前往深圳打拼。

在深圳,虽然人生地不熟,但黄炳才靠着能吃苦、守信用、敢闯敢拼,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赏识。业余时间,他兼职做点小生意,很快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他始终不曾忘记大山深处的家乡父老。

2007年,31岁的黄炳才回到文山,先后创立汽车运输公司、销售公司和汽修公司,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富人”。

2016年,镇、村两级干部找到黄炳才,希望他能回村创业,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以前,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乡亲们的生活十分贫困,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带动更多人富起来,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黄炳才说,镇、村干部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决定回村二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

说干就干,回村后,黄炳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富宁黄金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织村民种植沃柑。

  产业富民效应凸显

虽然是农家子弟,但多年在外经商的经历,让黄炳才的思维方式与普通村民有了很大不同。公司成立后,他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农耕方式转型为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于是,他带领团队到广西和云南昆明等多家农业园参观考察,学习管理经验。

考察回来后,新华镇党委、镇政府和那农村“两委”趁热打铁,组织村民召开土地流转大会。在会上,黄炳才向村民详细介绍将传统耕种转为规模化种植的好处,赢得村民一致认同。此后,仅一个月时间,黄炳才就流转1000余亩产量低和长期闲置的土地。之后,黄炳才又挑选出多位有管理能力的村民组成管理队伍,为公司打造万亩沃柑种植基地打下基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前期种植的1000余亩沃柑,如今迎来挂果期。群众每年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到公司的沃柑种植基地务工,一些村民还跟着种起沃柑。

“来到沃柑种植基地务工后,我不仅每月收入4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家人,做这份工作我很开心。”村民杨家兴高兴地说。

据黄炳才介绍,村民流转土地后,可以到果园务工,每天的工资110元到150元不等,从大多数村民的务工情况看,每人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如今,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来到公司沃柑种植基地务工,真正实现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之前,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外出务工的,现在都可以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那农村委会主任农恩光说。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黄炳才又有了新的打算:在万亩沃柑林下养鸡,并建池塘养鱼,全力打造一条美丽的“黄金谷”。目前,黄炳才还动员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开民宿、特色餐馆,全面推动观光旅游业发展。

本刊记 冬 阳/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万亩沃柑带旺乡村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