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曼勐养村:“鱼米之乡”迈出新步伐

2023-07-26 17:51:47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7期

由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云南省勐海县素有“滇南粮仓”“鱼米之乡”的美称,而该县的勐遮镇更是“勐海香米”的核心产区。一直以来,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当地种出来的优质大米只能在集市上摆摊零售,或坐等米商上门收购,始终卖不上好价钱。

近年来,勐遮镇曼勐养村党总支积极动员水稻种植大户成立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整合资源、做好服务、打造品牌等措施,带动群众抱团发展,不断拓宽增收致富路子。

合作社社员打包大米

整合资源,防止谷贱伤农

回忆自己以前种粮、收粮的经历,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合作社负责人玉儿嫩感慨万千。“以前种一年大米的收入,还买不了一辆摩托车。”玉儿嫩说,“尽管我们的稻米在口感、色泽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前几年始终卖不上好价钱。”曼勐养村种出的香米品质佳,但由于缺乏包装,营销渠道单一,村民们只能零售或坐等商家上门收购,定价权长期掌握在买方手中。

谷贱伤农,村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那时种植规模小,产业升级难,只能靠租田扩大种植规模,但是租金却不便宜。”玉儿嫩说,当时她家买了一辆摩托车收购大米,可下一年买化肥和种子的钱要去借。许多村民一边借钱种粮,一边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

2011年,在村党总支的牵头下,玉儿嫩等在内的水稻种植大户共同组建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复垦、土地置换、连片开发、集约使用等方式,把过去高低错落、零碎杂乱的耕地整合为田块整齐的5500亩良田,交由合作社统一开发、种植、管理,统一品牌、经营、销售,村民由此有了大米的定价权。

做好服务,解决种地难题

现在,每到稻谷收割季节,玉儿嫩的电话就会响个不停。“水稻收割季节,只要村民跟我们约好时间,我们就会安排工人开着收割机去收割。”玉儿嫩说,合作社成立之后,通过采取全程机械耕种收“一条龙”服务,即统一翻耕、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的方式,解决了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

“我们加入合作社后,生产物资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不仅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产业抗风险能力。”社员岩温发说,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水稻种子和肥料,每亩田的种子费比自己购买节约20元,每吨肥料节约15元。由于耕种收等环节全程采用“托管式”服务,每亩田的种植成本可节约75元,同时每亩可享受耕种收托管补助105元。现在种一亩水稻,相较于过去能多增收520元以上。去年,岩温发种了1000亩水稻,仅是通过合作社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他家就获得一笔不少的收入。

同时,由于合作社从社员手中收购稻谷,每公斤收购价要比市场价高出0.2元,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12户,带动1000余户村民加入订单种植水稻行列,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打造品牌,主动开拓市场

走进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一袋袋包装好的优质香米,正从生产线的传送带运到转运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转运仓储。“2022年,依托天猫等4家线上平台,合作社实现线上销售香米1000吨,销售额达500万元,社员的收益实现持续增长。”玉儿嫩一边介绍,一边展示车间里打包好的“水傣乡”品牌大米。

为了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围绕稻米品质、口感等优势,合作社结合产品定位、消费群体和利润回报,培育创建出“傣坝田园”“水傣乡”等大米品牌。探索实践出“环境有监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信息可追溯”的品牌建设路线。在村党总支的引领带动下,秉承“做优质米、卖放心米”的宗旨,合作社还定时收集昆明、大理、普洱等省内10个总销售点的反馈情况,塑造好品牌口碑。

“合作社成立以后,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拓宽了销售市场。”曼勐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应胆高兴地说,“我们的稻米卖不出好价钱的瓶颈得以突破,避免了谷贱伤农事情的发生。”

本刊记者 李宏刚 通讯员 叶枝梅 赵纳/文

本刊记者 郝亚鑫/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曼勐养村鱼米之乡迈出步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