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经验  >  正文

火塘情深

2023-08-11 11:05:56  来源:云岭先锋网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扎模村地处冷凉山区,在这里,火塘是彝家儿女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十年前,人们在昏暗的土房子里烧火塘,十年后,人们住进了明亮宽敞的大房子,仍保留着火塘的传统。在扎模一年多的时光里,我在许多人家的火塘边坐过,它们升腾起的红色火焰,在我的驻村时光里映照下了无数个温暖的瞬间。

烟火的味道从来都不单调,当我踏入一户户人家的厨房、堂屋,火塘的味道便融入我的记忆,伴随着棕皮厚本里的工作笔记徐徐展开,形成我对扎模各家各户的记忆图谱。

铁钩拎着的腊肉被火舌舔得滋滋冒油,浓郁的咸香味惹得人直咽口水,这是河边寨李富裕家的火塘。李大叔擅长烤肉,烤全羊、烤乳猪的功夫在乌木龙彝族乡算是一绝。他是村里的老人,又曾担任过村里的支书,对扎模的情况如数家珍,我们时常到他家里去向他请教。他讲述村庄的历史源流、地形地貌、各村寨的产业配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路;有年头的锅架上黑色的铁茶壶吱吱地冒着热气,慈祥的爷爷在古铜色的腿杆上搓着棕绳,这是老党员字茂春家的火塘。我们为他送来党建读物,他放下棕绳,正襟危坐,双手捧起《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用方言为我们朗读起来,他已近八十,口齿都有些不清,但他朗读的一字一句仍印刻在了我们的心头;火灰里闷着耙耙的洋芋,小铁架上烤着厚实的米粑粑,五谷杂粮的喷香让人感到格外安宁,这是脱贫户李见孙家的火塘。他家在干河组的岔路口,走村串户时我们常从他家门口路过,每次他总要从厨房的玻璃窗探出头来与我们聊上几句;整个堂屋茶香四溢,陶罐子里烹着大叶茶,两位硬朗的老人在大灶旁忙前忙后,这是脱贫户普从民家的火塘。他喜欢制茶,还懂一些中药,我们去家里了解情况时,他总喜欢同我们“摆龙门阵”,与我们分享他的所见所闻。

围着火塘坐成一圈,火光将大家的面庞映得红红的,每个人的心里是那样的热乎。油盐酱醋茶的烟火之味是我们驻村帮扶成效的现实印记,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则传递着群众的殷殷期盼。硬板路是否到户、种养殖业发展如何、外出务工人员在哪务工、学生上学情况、最近有无突发困难……我们细细询问着生产生活情况。随着一壶百抖茶的水开沸腾,农户们打开了话匣子,猪鸡牛羊繁殖了多少、孩子在哪上学、家里最近谁生了什么病、藠头收成多少,他们的欣喜牵动着我们的欣喜,他们的忧愁牵动着我们的忧愁,一旦发现问题,回到村委会后我们便及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潜移默化地,对火塘的认识从烟熏火燎的刻板印象到烟火乡愁的时时挂念,我们心中早装下了那方火塘。为了便于群众理解,我们学着当地人的口音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防止返贫监测的相关政策,“蹩脚”的模仿使群众听懂的同时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我们也翻山越岭到最远的村寨劝逃学的孩子好好读书,拿着粮油和厚厚的毛毯为困难户送去温暖。村里的老人常问我们家在何处,是否适应这里,临走时还要从火塘灰里刨出几个烧得耙耙响的洋芋塞过来,我们揣在兜里,小心翼翼地护着阿爷阿奶的“心意”。

闻百家烟火方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愁方暖百家心。一年多的时光,我们早已从村外人变成了村里人,扎模话也讲得十分顺口,异乡人融入了群众中间,我们的根才算是扎了下来。一方火塘,四方亲朋,坐在一起,我们的心就聚在了一起,火种生生不息,我们的驻村故事还在继续。

郭关琼(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驻村工作队员)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火塘情深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