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经验  >  正文

用技术补短板 他让猕猴桃成了这里的“致富果”

2023-08-11 11:08:03  来源:云岭先锋网

“在我看来,做农业就是四个字‘脚踏实地’。猕猴桃我研究了三十余年,这是一个能够持久地让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所以一苗一果、一枝一叶我都视若珍宝,每一棵果树我都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从初挂果到现在,每一年都丰收。往年亩产5000斤,我们正向亩产8000斤进军……”一个皮肤黝黑、单眼皮、大高个的中年男子,正在扎实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自信的向前来取经的群众讲述自己种植猕猴桃的经验和愿景——他就是威信庙沟镇扎实沟村返乡创业的党员王家银,现任威信家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老话讲得好,水再浑浊,只要经历长久的沉淀,依然可以分外清澈;人再愚钝,只要足够的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王家银就是那个通过足够努力来改写命运的人,在外出学技的道路上,他勤奋好学,22年持之以恒;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他筚路蓝缕,务实善思,猕猴桃种植事业结出累累“硕果”。他是威信县猕猴桃种植第一人,也是威信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标杆,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少小离家,潜心钻研,二十二年磨一技

1992年,年仅13岁的王家银父亲去世,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迫于生计,他毅然选择放弃学业,跟随乡邻外出打工挣钱。机缘巧合来到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贵阳市修文县,看见当地人种猕猴桃走上致富路,还是学徒的他就在心里埋下了念想:我的家乡属于边远山区,像我一样的可怜人比比皆是,但也正因为是山区,那里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应该适合种植猕猴桃,我一定要刻苦钻研这门技术,待学有所成,把这门技术带回家乡,教给那些和我一样的可怜人,我们一起摆脱贫困。

“你知道,少年人的梦想总是单纯又美好,说了你可能不信,我真的就是靠着‘把技术带回家乡’这个念想坚持下来的”他微笑着继续说“也可能是我比较有自知之明,我没有文化,也不是大家传统概念里的聪明人,所以我坚持下来了。我的师傅也常跟我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漫长的对抗,命运不会偏爱谁,更不会踩踏谁,就看你能够追逐多久,坚持多久,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他说得无比松快,仿佛这22年的坚持和日复一日挥汗如雨的艰辛像没有考核标准的跳高跳远那么简单。

22年只干一个行业,只学一门技术,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在修文县“潜心钻研”的22年里,先后学习积累了猕猴桃嫁接、栽培、授粉、疏果、修剪、预防病虫害、基地管理等关于猕猴桃种植、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掌握了猕猴桃种植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不忘初心,毅然返乡,创业之路显成效

2014年11月,已经是高级技术员的王家银毅然放弃了在修文县优厚的待遇,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把学到的技术和用所有积蓄购买的200棵猕猴桃苗带回了家乡,在老家扎实沟村的两亩地里进行试种,成为威信县猕猴桃种植第一人。但扎实沟村土壤的PH值、海拔、年降雨量、平均日照、平均气温、年均空气湿度等这些自然条件都与修文县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仅靠过去学习积累的经验是无法成功的,于是他又当起了另类“学徒”:为了研发出适合威信自然条件的猕猴桃,提高种植成功率,他只身一人在海拔2468米的茫茫雪山上困难前行寻找野生猕猴桃资源;施羊粪种植的猕猴桃品质口感好,但所在的庙沟镇养羊的少,他就四处奔走回收羊粪;授粉时节,花期不等人,他就吃在地里;高温干旱季节,白天不能浇水,他就睡在地里……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他的两亩猕猴桃成功挂果,经检测属于高品质猕猴桃,他的妻子说收到检测报告的王家银眼里噙着泪花高兴得像个孩子蹦蹦跳跳。这一年销售额虽然只有8000余元,但他已然成了全村乃至全县的猕猴桃种植“专业户”。在不久的将来,王家银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让他的两亩猕猴桃地燃成了燎原之势。

披荆斩棘,笃行不怠,共富花开结硕果

有了试种成功的“养分”,“要带领群众一起致富”的种子便快速长成了“参天大树”。他搭上国家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快车,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协调下贷款15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带领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创业种植猕猴桃,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四级联动模式,成立了威信家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一成立,他便和贫困群众一道打桩、种苗、栽桩、架线、施肥……沐风栉雨、如火如荼,历经3年辛苦耕耘,基地猕猴桃成功挂果。

在此期间,为了提高猕猴桃品质,王家银还多次向中国猕猴桃王、扬州猕猴桃科研所专家杨声谋教授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并邀请杨声谋教授到百亩猕猴桃示范园指导。这片示范园被杨教授亲切地“誉为”世界上坡度最陡的猕猴桃示范园。就是在这片坡度最陡的示范园里,他注册了“恩宏”商标,并于2018年11月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9年这片示范园被纳入提升绿色猕猴桃种植项目基地,产值达50多万元。

随后,他充分发挥示范园的带动作用,与周边村民合作种植猕猴桃1200亩,无偿提供技术,村民投工投劳,并带动成立了8家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1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致富。2022年产值达150万余元,参与群众户均增收20000元以上。现在猕猴桃通过抖音直播和线下路径已经销往广东、福建、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供不应求。

党建引领,耕续梦想,责任在肩赴远征

“相比‘理事长王家银’、‘师傅王家银’,我更喜欢大家称呼我党员王家银。”2015年,也就是王家银返乡创业的第二年,创业初期的他住的还是老茅草屋,不堪一击的老屋被深夜的暴雨淹掉……在这个极度困难的时刻,镇党委、政府的补助“找上门”解决了他家的实际困难,并帮助他协调贷款发展猕猴桃产业,这对多年没有父亲可以依赖、没有家庭可以倚仗的创业初期的王家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十分感动。所以,后来他把种植的猕猴桃取名为“恩宏”,他说:“‘恩’即感恩,恩字在前,就是表示感恩共产党。那个时候我就想,要是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或许更能体现出‘恩宏’猕猴桃的意义。”

2020年,扎实沟村新时代讲习所揭牌,时任市委书记杨亚林亲切地对王家银说:“家银同志啊,你要好好带领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致富,要当好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你猕猴桃的名字取得好啊,希望我能够早日从市场上、网络上买到你的‘恩宏’猕猴桃”。杨书记的话给了王家银莫大勇气和动力,更坚定了他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从少年到中年,从学徒到老师,从群众到党员,从一贫如洗到致富带头人,这条路王家银走了31年。毫无疑问,作为个人,王家银算得上是成功的。但他说他是共产党员王家银,这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党员,他在成长,他的梦想也在成长,他不仅要让邻里乡亲脱贫致富,下一步他还要继续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同步扩建育苗基地、修建分拣中心,形成育苗、种植、分拣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猕猴桃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他要让猕猴桃产业成为全村乃至全县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助推扎实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让更多群众腰包鼓起来……

通讯员 王嫄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