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天地 > 正文

【驻村工作】优化“三个组合”振兴乡村产业

2024-01-26 16:02:22  来源:2024年第1期《致富天地》

驻村档案

驻村工作队员:姜帅(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二处)

驻村地点及村情: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会泽县娜姑镇牛泥塘村任驻村队员;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任娜姑镇副镇长(挂职)。牛泥塘村辖13个自然村,共有902户3004人。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薯类和突尼斯软籽石榴为主。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31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

驻村工作队员入户了解民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和首要任务。然而,云南大部分地区的乡村产业小而弱,助农增收作用发挥不明显。乡村特色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壮大,我认为关键要把市场思维贯穿产业发展始终,着力优化“三个组合”,在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重组、有效配置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要素组合

农业产业化,实际是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重组。如何优化重组?要在摸清人、财、物家底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比如,资金方面,哪些是财政资金、集体资金?如何撬动市场资金?需要分类整合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群众的种养习惯,盘活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三块地”资源。劳动力方面,哪些适宜在本地务工?哪些需通过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可采取提供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2023年1月,省委书记王宁在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曲靖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总结推广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党组织抓产业、促增收的做法,复制形成更多的“白雾村”。娜姑镇的好做法究竟有哪些?当地根据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情况,将农户区分为有土地且有劳动力、有劳动力但无土地、有土地但无劳动力、无土地且无劳动力4种类型,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针对当地梁子光热丰富、坝区水肥土沃、河岸气候适宜等特点,同时还有古代“万里铜运第一站”的文化优势,在梁子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坝区建设蔬菜、烤烟、石榴种植基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抓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子。

市场主体组合

农业产业要发展得好,关键是各类市场主体要找准角色定位。一产主要靠农民,小农生产、小规模家庭经营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农情。当前,家庭农场和散户仍然是生产主力军,要靠加强培训,提高标准化种养技术水平;二产重点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宜粗则粗、宜精则精,让对市场最敏感的企业主体做最擅长的事;三产关键在数智化,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营销、运输、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发展智慧农业。要引导散户向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迈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

驻村队员姜帅(左)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市场主体组合发展上,玉溪市新平县建兴乡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地采取“党建引领+飞地抱团”“村党支部+土地合作社”的模式,由7个村(社区)以7元钱注册成立新平县七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兴公司”),发动农户流转土地6760亩,由七兴公司和乡域农业企业合作种植1000亩人参果、600亩天门冬,带动100余户群众各自增收8~10万元。同时,以七兴公司为支撑、合作社为补充,7个村(社区)结对入股新平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发展1.5万头生猪项目,每个村(社区)每年分红5万元,等等。2023年,七兴公司固定资产达700万元,实现从“白手起家”到“巧妇有米”的转变。

发展利益组合

发展农业产业,落脚点要放在农民增收上。在实践中,各地探索出订单收购、股份合作、流转返聘、土地托管、生产服务、信用联结等多种模式。究其根本,是“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各类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与力量整合。党组织进行组织发动,龙头企业对接市场,合作社提供生产服务,农户流转土地和种养务工,组成连接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把农民带进种植、加工、流通整个产业链中来,从而实现农民能增收、企业可赚钱、合作社有收益。

为实现发展利益共享,在文旅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古炭河村探索形成“1162”助农增收模式。首先,合作社自营酒店收入与农户按8∶2的比例分配,田园综合体和餐饮业合作社收取管理服务费,其余归农户。其次,把合作社资金分为公益金10%、村集体收益10%、农户收益60%和可持续发展基金20%,即按1∶1∶6∶2的比例再分配。再次,合作社利用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办乡村集市、组织农事体验等活动,带动农户销售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获得收入。截至2023年11月,古炭河村田园综合体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营收110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2万元。

娜姑镇牛泥塘村原驻村队员 姜帅

责任编辑:王璐

34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