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先锋 > 正文

张润相:深耕脚下田 种好户撒米

2024-02-01 10:30:03  来源:《致富天地》2024年01期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有这样一位阿昌族能人:她从一位农村妇女成长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她曾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在她的努力下,户撒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她就是陇川县户撒阿露窝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阿露窝罗米业”)经理张润相。2019年12月,阿露窝罗米业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23年,公司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

张润相展示公司大米

农村妇女踏上创业路

在户撒乡,50余岁的张润相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早些年,她就意识到,每天起早贪黑在土地上劳作只能解决温饱。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她就开始学做生意。“一开始,我从农户手里收购蔬菜、大米、草果运到集市上卖,赚取中间差价。”张润相回忆说。

2004年,张润相得知乡里有一家米厂因为经营不善想转让。听到这个消息,让已经有一些积蓄的张润相心里痒痒,她打算接手米厂。

可是,当她把想盘下米厂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反对,理由是家里没钱,而且别人经营不好的厂子,毫无企业经营经验的她也不可能让它起死回生。

“历史上,勤劳的阿昌族人以善种水稻而知名。陇川县水稻品种多、质量优,尤其阿昌族地区的水稻品种‘毫安公’,曾号称‘水稻之王’。”张润相说,户撒坝子一直生产优质大米,虽没见过大世面,但她坚持认为做大米绝对不会亏损。最终,家人拗不过张润相,只能同意她承包米厂。

接手濒临倒闭米厂

家人虽然同意接手米厂,但20万元的转让费对于张润相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筹集资金,张润相跑镇上、县上了解贷款政策,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最终获得10万元银行贷款,加之东拼西凑的资金,才勉强凑够费用。接手米厂后,张润相注册成立户撒润相精米加工厂。

经过一番筹备,张润相的米厂终于开业,并开始向村民收购大米进行加工。然而,随着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张润相发现,仅靠收购大米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一是产量起不来;二是大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张润相说。

为此,张润相决定打造示范基地,带动群众种植水稻。为了实现群众和企业“双赢”,张润相迅速与德宏州农科所联系,请对方帮助选育、推荐适合在户撒乡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最终确定“滇陇201”为推广种植品种。

“德宏州农科所帮助选育的‘滇陇201’品种,经试种后品质确实不错,于是我们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推广种植。”张润相说。

2008年,陇川县启动“一乡一品”工程,户撒乡开始打造户撒优质米品牌。张润相抓住机遇,投资100万余元注册成立陇川县户撒阿露窝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出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16年,公司投资560万元,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

如今,“滇陇201”优质稻订单种植1万多亩,户撒乡每6亩水田中,就有1亩是公司的原料基地,带动10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5公斤一袋的大米市场售价是80元,10公斤包装的是100元一袋……大米的品质相差不大,只是包装不一样。”在阿露窝罗米业产品展示区,张润相指着一款款大米产品告诉记者。

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产品品质有保障,近年来,阿露窝罗米业产品越来越走俏。“起初,我们的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多数供应给全县100多所中小学食堂。后来,随着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我们的产品随之销往全国各地。”张润相说。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营销已成为许多企业获取客户和销售产品的新渠道,阿露窝罗米业也在尝试线上销售模式。

“我们与保山腾冲市的一家公司合作,通过网络销售产品。虽然近两年每年只有40多万元的销售额,但我们看好线上销售方式,因为这对宣传公司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有很大帮助。”张润相说。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张润相深知这个道理。这些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统一发放稻种外,阿露窝罗米业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为了让产品走得更远,张润相专门注册了“阿露窝罗”“阿露贡米”品牌。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群众也实现增收。当地村民表示,以前他们生产的稻米卖不出去,现在不愁卖。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何成全/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张润相深耕脚下种好户撒米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