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昆明市文林小学:文芳百载 林荫未来

2024-02-05 17:53:55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宗慧 郝亚鑫 通讯员 陈伟)走进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38号的文林小学,冬日暖阳下镶嵌于明黄色教学楼墙面的校训“校强则少年强 少年强则国强”耀眼醒目。踏进校园,占地仅7亩多的校园里处处井然有序,不时有小跑进校的孩子……一栋“L”形教学楼、一道20多米长的以“琬琰文林”命名的文化墙,包围着一方不大的操场,这便是历经一个世纪沧桑,呈现在笔者面前的百年名校文林小学。然而深入走访,你会发现学校里藏有“潘琰学堂”“西南联大文库”“校园阅读空间”“滇池水生态池”等不少宝藏,还是滇剧传承和武术传统学校……一方小天地尽显浓厚历史文化底蕴。

百年名校饱经风霜

始建于1923年的文林小学,于2023年12月1日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来,文林小学虽饱经风霜,但一直秉承“文蕴气华,木木成林”的校风,始终文脉不辍,薪火相传,孩子们从这里启航别样人生。“我们学校如今的校址曾是老昆明城大西门外的文昌宫,周边名校云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林小学悠长的文脉肇始于此。”文林小学党总支书记江琼介绍。

梳理文林小学百年历史,不难看出学校百年来的风雨沧桑。1923年成立时,文林小学的地址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校名亦非文林之名。1995年版的《五华区志》记载,文林小学的前身为1923年建立于大西门内正街(文林街)的市立第十八小学,1936年正式更名为文林小学。在此期间,1926年学校曾接受大西门外的雷祖殿小学为分校。

1938年,随着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全国掀起抗战高潮。因办警察学校所需,学校从大西城内搬迁至大西城外文昌宫继续办学。同年,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23岁的潘琰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战青年干部训练团”,也开始了她与昆明、与文林小学千丝万缕的联系。资料显示,当时与文林小学一起在文昌宫办学的,还有云南省立高等昆华工业学校等。抗战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等曾租赁云南省立高等昆华工业学校的校园办学,与文林小学一墙之隔。

为躲避空袭,1940年文林小学曾在陈家营设立分校,后因校本部被日机炸毁,学校还将学生疏散到麻园等地招生办学。1943年秋,潘琰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南下昆明,她和文林小学的渊源就此展开。一边求学一边积极参加地下党活动的潘琰,还在文林小学任音乐和体育代课教师,开办民众学校,无偿招收家境贫寒的青少年上文化课,自编反独裁争民主的教材。

生态学习场之“滇池水生态池。郝亚鑫 摄

1945年12月1日,在与文林小学一墙之隔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年仅30岁的潘琰为国捐躯,她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战斗,她用生命守护了誓言。

1951年,伴随云南解放,学校正式定名为昆明市文林小学……

进入新世纪,文林小学持续发展壮大。2003年,五华区承华小学整体并入文林小学,2021年又托管了先锋小学钱局街校区,形成如今“一校两址、深度融合、统一管理”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在校生达1700余人。此外,学校近百名教师队伍中,省、市、区各级学科带头人、春城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占比达64%。

深挖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非常幸运,能作为文林人见证其百年重要时刻,更有幸能成为文脉相传的亲历者与记录者。”江琼是2018年到文林小学任职,也正是这一年,文林小学“潘琰学堂”建成开学,学校党总支被列入五华区委“翠湖党建示范圈”整体建设,并纳入“翠湖红色文化圈”。

作为“翠湖红色文化圈”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潘琰学堂”陈列了潘琰烈士部分珍贵遗物,再现了潘琰烈士光辉的一生,学堂还建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西南联大文库”。学校将每周三定为潘琰学堂“校园开放日”,免费向师生及公众开放,并由学校“潘琰中队”师生具体负责宣讲和接待。

“学校选树优秀班级授予‘潘琰中队’称号,并把潘琰学堂作为少先队活动阵地,放手让少先队员自主管理,以点带面培育文林学子的红色基因和文化自觉。”江琼说。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国捐躯铸英魂”“这里有一个牛皮纸糊成的信封,这正是潘琰在文林小学任教时写给亲人的书信”……通过潘琰中队栩栩如生的情景剧表演和讲解,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的风云岁月和烈士精神。据介绍,“一二.一”革命烈士潘琰和师院同学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牺牲后建成的三烈士殉难纪念碑亭就在文林小学隔壁。

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重视挖掘和弘扬潘琰烈士精神。2015年,时任文林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现任五华区教体局副局长的陶韵佳曾带领支委远赴江苏徐州,寻访烈士亲人,探寻先烈足迹,并于2015年12月1日在校内落成了潘琰铜像,还请到潘琰胞弟潘玉琛老人为铜像揭幕。之后,学校党总支历时多年收集整理潘琰烈士遗物,梳理其成长历程,开发了“潘琰魂文林人”红色课程。

文林小学师生展示当年西南联大上课情景。(郝亚鑫摄)

2018年潘琰学堂开学,潘玉琛老人携两个女儿第二次走进文林校园,为学校赠送锦旗,并为首个“潘琰中队”授牌。五年来学校已培养了三个“潘琰中队”,并光荣授牌成为“昆明市中小学思政教育现场教学点”、“昆明市银发先锋之家”、五华区“银发先锋·革命传承之家”,翠湖党建示范圈“春城先锋”。去年恰逢文林小学百年校庆,学校结合三烈士殉难纪念碑亭进一步延展了学校红色文化的教学资源和精品路线,打造了“琬琰文林”文化墙。

一校多品深耕文化内涵

走在校园里,除了浓厚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全面发力,成为滋养文林少年的丰富养料。立体智能的生物多样性植物墙、生态美育厅、生态学习场、百香果种植农园、五彩梯田花园等等,成为生态文明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彰显着学校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占地面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到极致,让每一处景观都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课程资源。通过空间与环境的改变、场景与功能的共生,呼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主张,凝聚师生的共同愿景和发展共识。”江琼说,学校不仅是昆明市传统武术学校,还是第一所滇剧试点小学。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2014年学校与昆明市文化馆联合开展了“滇剧进校园”活动,成为云南省滇剧文化传承项目的第一所试点小学。近10年来,滇剧在文林小学得以传承发扬,每周都会有传承人到校和学校的音乐老师一起教授滇剧。目前,已累计培养滇剧小演员近500名。2023年11月,学校研发的《少儿滇剧——传统文化传习》课程成果,还被省教育厅推荐赴珠海参展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这是孩子们自己绘制的滇剧脸谱形象,配合着昆明地方话,成为孩子们下课后的网红打卡点。”站在琬琰文化墙滇剧传承板块前,“滋得很、挨我款款”等老昆明话,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画好妆容、戴上珠钗、舞起水袖……在每年开展的滇剧展演活动中,当一群稚气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唱起滇剧时,大家仿佛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学习滇剧很辛苦,每次上台表演前光化妆扮相就要两三个小时,一些初学的孩子因包头时必需勒紧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呕吐,但即便这样,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孩子们也咬牙坚持下来,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小小滇剧传承人。”江琼说,通过学习滇剧,孩子们不仅能提升艺术鉴赏力,接受美育熏陶和德育教化,还增强了综合素养和文化自信。

“文芳百载 林荫未来”,近年来,文林小学持续开展一校多品文化建设,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云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云南省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秉承百年厚重历史,文林人将以自强不息、敬业奉献、严谨治学的精神,把文林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办学初心和育人使命、作为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景去追求。”江琼表示。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