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做法 > 正文

乡村“微改造” 民心“精汇聚”

2024-03-11 16:54:58  来源:云岭先锋网

时光遣倦,岁月生香,转眼已驻村一年。2023年1月,在一个浓云薄雾撒满地的冬日,胸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我来到屏边县白河镇马卫村开展驻村工作,始终牢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我们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着力点,勿以事小而不为,一步一个脚印完善属于马卫村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以乡村“微改造”推进民心“精汇聚”。

扩建党群“交心地”

“哎哟喂,公房挡土墙又塌了,老李家小孙孙差点掉下去!”麻栗坡村小组长焦急的跑过来村委会说。公房是一个村子集体活动的中心,是村民红白喜事宴请、村民集中交流、“三话六学”活动的承载场地,更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的“交心地”。一听涉及村民安全,村干部和驻村队员马不停蹄召开会议协商,决定争取挂联单位资金支持及时修缮扩建麻栗坡小组公房并争取到8万元资金,最终形成“村党总支统筹+驻村队员推进+挂联单位出资+本村手艺人施工+老百姓投工投劳”的“公房施工队”。一个月以后,一座5米高挡墙坚固、护栏结实、地面宽敞、安全可靠的公房成功扩建,见证着小朋友嬉戏打闹、老妇乘凉消闲、新人结对成家,见证着“第一书记讲党课”、矛盾纠纷调解和党员干部对各项惠民政策的详细解读,更见证着马卫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齐共进。

点亮村民“幸福路”

“现在下地晚归也不用摸黑回家,沿路灯光明亮,不仅美观,也更心安。”丫口寨村民杜庆兰激动地说。秋收夜晚,丫口村村尾长坡拐弯处亮起的一盏盏路灯为秋收农忙的老百姓照亮回家的路,让村民干劲更足,为秋收的喜悦锦上添花。5000元驻村工作经费仅能安装4盏路灯,驻村工作队为不能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心怀愧疚。“够了够了,坡陡弯急,村民几十年都是摸黑走这段路,这4盏灯连接的是村民与赖以生存的土地,照亮的是最后3户农户的回家路,磨平的是全村33户134人夜间串门的绊脚石。”马组长开心得像个孩子。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焕然一新的面貌要靠一砖一瓦一沙粒堆砌而成,要做好点上帮扶,注重群众急难愁盼,以“一点亮”汇聚“一束光”。

搭建民心“蓄水池”

“都怪老王趁晚上大家睡着偷用大家的水灌溉自己的地,我都看见了!”“你哪只眼睛看见的?我还看见你家老头把总水管扎漏引水到你家地里嘞!”一大早就听到村民因为水的问题争吵,了解后得知皮卡马小组家家户户水量极小,有时甚至停水,大家晚上不敢用水,只为储存勉强满足白天使用。就地召开“院坝会”后,及时组成“村干部查看水源+党员沿线找问题+驻村队员挨家挨户查原因”的“人畜饮水调研小分队”,经过3天2夜,进行水压测试、水管检修、用水量调查等全面检查后发现是水压不够、水量不足问题,只有在更高的地方兴建更大的蓄水池才能解决皮卡马小组人畜饮水根本问题。村“两委”和驻村队员商议决定,在支部挂钩领导帮助下筹集到7万元资金,在村子后山上搭建起一座崭新结实可蓄水50立方的蓄水池。“共产党好,感谢共产党把你们送到老百姓身边,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太多了!”郭大爷握着我的手颤颤巍巍地说道,眼眶里泪水止不住地打转。小小蓄水池,解决了村民矛盾纠纷,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凝聚了深山民心。

皮卡马小组蓄水池

“研究生”“选调生”都是外界赋予的标签,在这里,我是驻村队员小白,我的使命是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以百姓心为心,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白晓丹(红河州屏边县统计局)

驻村地点:红河州屏边县白河镇马卫村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改造民心汇聚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