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天地 > 正文

曼边村:“土特产”有了“金名片”

2024-04-12 15:40:07  来源:云岭先锋网

走进曼边村勐腊青江农业专业合作社,滋阴润燥的蜂蜜茶饮、蛋白丰富的黑花生、软糯香甜的糯玉米等一系列土特产品摆满货架,一眼望去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包装精美,每一样都是独具西双版纳特色的生态伴手礼。

在州、县委组织部和勐仑镇党委的指导下,曼边村党总支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带头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一村一品”产业,打造农产品加工生产线,把农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切实让原生态农特产品助农致富增收。


合作社展示已包装成商品的“青江畔”品牌系列农特产品

村企合作,农特产品进工厂

勐仑镇气候温暖湿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数不胜数,但加工不深、包装不美、品牌不优,市场销路一直打不开。

“把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去卖,坐等居民、游客来购买,有时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卖出去,既没赚到钱、还浪费了时间”、“很多游客来到我家里,问我有没有包装精美的伴手礼卖”、“三无产品进不了超市和网络,居民和游客吃着也不放心”,一场热烈的讨论在曼边村党总支展开着。

针对农产品没有加工、销售困难的问题,曼边村党总支联系上了西双版纳三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党总支+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收购农产品,公司对标市场需求进行加工,开发出蜂蜜柚子茶、傣糯玉米、金耳菌羹、黑花生、中科玉豪大米、原生果干和养生红糖等10余款产品。

“现在合作社直接到家门口收购,土特产不愁卖了,我们也有了更多时间去干农活。”农户们纷纷表示。

品牌升级,农特产品变商品

“产品虽然生产出来了,但该怎么吸引顾客的眼球,提升勐仑镇和产品的知名度,激起消费者们购买欲?”曼边村党总支书记岩温一直思考着,并决定改进产品的外包装。

推出一款具有西双版纳辨识度的伴手礼,必须把雨林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产品包装设计,让游客一眼就“想带走、带得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孕育了一方特色农产品。罗梭江流经勐仑镇,一年四季灌溉着我们的庄稼,这些农产品正是它所孕育,干脆我们的品牌就叫‘青江畔’吧!”怀着感恩的心情,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志宇为村里的农特产品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品牌名称。

村党总支联合企业找来专业设计团队,为符合品牌打造的农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图片拍摄、文化表达等服务,将勐仑Logo与罗梭江元素融入品牌设计中,采用浅绿色为主基调,将傣族传统民居、傣家姑娘、热带雨林等元素与农特产品完美融合,为农产品注入“澜沧江生态廊带绿色健康食品”品牌内核,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出来旅游总想带一些土特产回去,但很多地方的特产包装简陋、没有档次,来到勐仑才发现,这里的特产不仅包装精美,就连快递站都建到了村里,当我们还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它们已经通过快递站提前踏上了返乡路,等我们到家时,它们也到了,非常方便。”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道。

勐仑镇党员志愿者与合作社社员正打包“青江畔”伴手礼礼盒

拓宽渠道,农特产品上平台

“等顾客上门,不如主动出击”,曼边村紧邻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人流。怎样依托景区优势做好群众增收文章?曼边村的村干部们又陷入了一道“思考题”。

“我们在勐仑柚子文化节上推广,一定会大卖”、“让村民们通过朋友圈转发宣传,让每个人都变成推销员”、“在景区门口设置一个体验店,对农产品进行展示售卖,便于游客品尝、选购”,村干部们集思广益探讨着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

在曼边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勐腊青江农业专业合作社多渠道拓展销售渠道,线下向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各级工会组织争取订单,与县内商超联系争取进超市,线上将蜂蜜柚子茶、傣糯玉米等产品推介到中船惠民消费帮扶平台帮助销售,完成了从“卖原料”到“卖商品”的转变。

今年春节期间,合作社销售勐仑特产伴手礼大礼包2000余份、创收40万余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收入5万余元,带动全镇318户村民户均增收1200元,有效解决了村民销路窄、产品积压的问题。

“过去农产品不好卖,大家赚不到钱。现在这些土特产不仅进了超市,还能在网上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农户依香说。

西组轩供稿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曼边村土特产有了名片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