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做法 > 正文

沧源县单甲村驻村工作队抓党建促发展工作纪实

2024-06-26 09:35:22  来源:云岭先锋网

单甲村地处沧源县东南部,位于单甲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距沧源佤山机场18公里。平均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2400毫米。全村国土面积36.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0亩,人均耕地4.23亩。辖大寨、永色、撒瓦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76户1378人。全村适宜发展猪、鸡、牛、羊养殖和水稻、玉米、豆类、经济林果等种植。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098亩,核桃种植面积6840亩,竹子种植面积475亩,佛手柑种植面积323亩,杨梅种植总面积154亩,种植有红椿树、杉木等经济林木。2023年,实现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343.14元,同比增长13.34%。

该村虽然在2018年已经顺利脱贫出列,但群众增收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成为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草血竭产业带动大规模务工

驻村工作队在走访群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协助村“两委”主动融入单甲乡“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做细土地流转文章、用活“双绑”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从2亩到100亩、从100亩到1000亩,特色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激活了单甲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路子怎么走:土地流转+“双绑”合作

发展特色产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不断摸索探寻。一年多来,工作队始终秉持“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先找好销售渠道再谋划项目”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发展。

2022年8月,探索发展了2亩蔬菜大棚;2023年3月,探索发展了100亩订单农业;2023年7月,探索发展了1000亩草血竭种植产业;2024年4月,探索发展了250亩滇橄榄产业。目前,草血竭及滇橄榄产业正在持续推进中。2亩的蔬菜大棚采用的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即“单绑”合作模式;100亩采用的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即“双绑”合作模式;1000亩模式上完全复制100亩;250亩滇橄榄产业在复制1000亩模式基础上加入农户自己种植模式。2亩蔬菜大棚是村合作社与村民肖某合作,以各自出资比例按“四六开”分红;100亩的订单农业,是在总结了2亩蔬菜大棚经验基础上探索出来的,2亩蔬菜大棚采用的是“单绑”模式,针对该模式存在的投入高、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不稳定、销路费心费力、群众不看好等弊端,我们痛定思痛,于是谋划100亩的时候,找了公司来合作。正是基于看到100亩带动能力及群众对该模式的认可度,在对100亩进行总结、改进基础上,2023年7月,探索发展了1000亩草血竭产业。250亩滇橄榄产业是结合退耕林整改要求,把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发展产业。

从2亩到100亩,再从100亩到1000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探索、尝试”,而“探索、尝试”也是单甲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目前的主基调,估计这个阶段会持续长达一两年。

成效怎么样: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经过近一年多的探索,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亩,开启单甲村土地流转新模式;100亩,开启了“双绑”合作模式;1000亩草血竭产业,将打开可持续发展新模式;250亩滇橄榄产业,把单甲村“一村一品”定位从“中草药种植之村”(草血竭等为草本)升级为“中药材种植之村”(滇橄榄为木本),且模式在之前基础上加入了群众主体。

促进群众增收。增加务工收入。100亩订单农业,累计带动农户32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2户、监测户2户、一般户8户,务工收入近12万元。1000亩草血竭种植,预计实现产值2500万元,将带动230多户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02户(低保户57户,残疾人户17户,特困供养人员3户)、监测对象28户,预计实现务工费450万元,户均增收19500余元、人均增收约5600元。2024年以来,已种植的200亩草血竭,从育苗开始,实现务工收入85万元,目前还在持续推进中。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100亩订单农业,获得土地流转费7万元;1000亩草血竭种植产业,获得土地流转费50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100亩订单农业,合作社分红1.5万元;1000亩草血竭种植,合作社分红10万元。

增进民生福祉。以“项目为王”理念,自下而上,做好项目谋划、论证申报、组织实施,争取中草药种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共350万元,涉及小田改大田、水设施建设等;以工作经费撬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共68万元,涉及修建产业路、入户路等;争取中草药烘干一体机1台,价值100万元;争取价值50万元滇橄榄苗木一批。日前,以上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

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村致富带头人企业1个,2023年7月,协助其成功申请就业帮扶车间;目前,正在帮助其筹备申请“归上”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显著,2023年,共带动160人实现就近务工,务工费80万元左右;收购野生中草药、红菌等农特产品800万元左右,带动全村377户农户,户均增收约2.1万元。

经验是什么:工作队助推+企业带动+群众主体

回望总结近一年来产业发展历程,主要的经验和做法简单归纳为“三个敢”。

工作队敢想。为什么敢想?关键是通过调研,对当地村情进行了解后,以问题为导向找解决办法来谋划产业。归纳起来是“建立在六个基础上”。敢想,是建立在明确了要干什么的基础上。比如,刚来驻村时,通过近2个月的学习摸索,明确了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五大振兴,产业为首,产业兴则百业兴。敢想,是建立在了解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比如,通过走访了解到,村里既没有产业、也没有龙头企业来带动;又比如,特色产业发展滞后,发现农产品有很多,但还没有变成商品;已经成为商品的还没有自己的品牌;已经有品牌的,还没有形成规模、或者是还没通过S认证。敢想,是建立在了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比如,通过分析气候特点,单甲村适宜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敢想,是建立在了解群众性格习惯基础上,比如,通过调研了解到,单甲村群众在产业发展方面没有长期主义、不愿意接受新产业。敢想,是建立在明确了能够依靠谁的基础上,比如,通过排查本村致富带头人,分析其产业结构,找到与之能合作的结合点,1000亩中草药合作的公司就是靠这样发掘出来的。敢想,是建立在随时总结复盘的基础上。比如,在谋划1000亩前,运用“事前验尸”方法,针对该产业关键环节重新推演,通过倒推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把失败可能性降到最低。    

企业敢干。企业为什么敢干?怎么样才能达成共识?有公司自己的考量、也有村合作社自己的考量,归纳起来是六个“关键”。企业敢干,关键是技术上有保障。比如,1000亩的草血竭,在大规模推广种植之前就已试种成功。企业敢干,关键是销路上有保障。比如,1000亩的草血竭产业,在规模化种植之前,已签订3000多万销售合同。企业敢干,关键是价格上有保障。比如,1000亩草血竭产业,目前合作的公司,是草血竭云南地区总代理,具有话语权,故市场价格可控。能够合作,关键是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比如,1000亩草血竭种植,公司看中的是地租便宜,而我们看重的则是能带动大规模务工。能够合作,关键是把握合作时机。比如,我们选择在公司遇到瓶颈的时候来谈合作。能够合作,关键是掌握方式方法。比如,运用“杠铃策略”作公司工作,引导收购野生中草药公司探索在耕地上套种中草药,把其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群众敢试。怎么做群众才敢试?归纳起来是要做到“五个要”。要解除后顾之忧。比如,采用“双绑”模式,公司来经营,群众得流转费、务工费,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要算好经济账。比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和群众算好种传统的农作物能得多少钱,土地流转了务工又能得多少钱等等。要投其所好。比如,针对群众不愿意接受新产业,在推广种植花糯玉米时候,以“才是换个品种种”的思路为突破口(之前群众种的是“猪吃玉米”,后面推广种的是“花糯玉米”)。要对症下药。比如,针对群众对发展产业没有耐心,我们选择了“短平快”草血竭;又比如,针对群众不愿意整改的退耕还林任务,采用统一置换成连片的荒地(耕地性质)流转给公司来种植滇橄榄。要各个击破。比如,针对一些不愿意流转但又有连片需要的,我们采取逐户上门的工作方法。

罗文菊(临沧市委老干部局驻单甲乡单甲村原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