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随笔 > 正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与“小花糯”共成长

2024-06-06 10:42:54  来源:云岭先锋网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五月如铃,悬挂枝头,暑天的模样愈发清晰。一望无垠的玉米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满目绿色翻滚,静静聆听籽粒生长碰撞的声音,那是希望的回响。

小花糯玉米的生长之旅和这半年我在石膏井村驻村工作的情景重重叠叠,仿佛是命运的交织和汇流,让一幅乡村丰收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走访入户调查

金秋十月初相遇,良田沃土无人耕,绞尽脑汁谋出路。

“这就是之前举办‘稻田摸鱼节’的地方吗?”我指着不远处扎着零散稻秆把的空闲田地向驻村第一书记问道。

“这里是田园综合体,村里大力发展的重点,但是之前引进的产业‘水土不服’,没有产生好效益,现在田地闲置,农户心中焦急,村里也正在积极谋划引进新企业……”书记细细地向我介绍。

去年10月,那时我刚驻村两周,对村上的发展一无所知。之后村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闲置田地如何发展,同时一边安抚群众情绪、协调纠纷,一边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寻求指导与帮助。最终,我们成功引进企业,规模化种植小花糯玉米。

在这过程中,我也逐渐褪去“学生气”,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村干部为师,学习农机农技、矛盾调解和集体经济;拜田野为师,做实践者、土专家、田秀才,如一颗青春的种子落入乡村大地,以沉淀之势向下“扎根”。

田园综合体初耕

孟春之月入佳境,翻田犁地连成片,花糯玉米细规划。

在路边、在山间,远远就能听到农机轰鸣的声音,旋耕机、犁地机等各种农机具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耕作,200亩土地转眼间就被“犁”为平地。小花糯玉米种植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我同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一起,不断细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规划。在“农户+村委会+基地+企业+电商”新型现代农业模式的小花糯玉米规模化种植外,打造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采摘垂钓、趣味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

“我家就在对门山,出门就可以打工,活计还不累”,看着双手扶着微耕机,咧着嘴笑出了褶子的大叔,我明白了为什么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作为扎根在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把自己读到的“有字之书”,与基层“无字之书”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立足实际,找准方向,进而帮群众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让自己在风雨中壮筋骨、长才干。

小花糯玉米成熟

葳蕤五月喜丰收,足蒸暑气粮满仓,背炙炎光向未来。

“苞谷掰得好,才能吃得饱。”5月,伴随着吱吱的蝉鸣,小花糯玉米陆续成熟,货车满载而归驶出村庄。“这个苞谷品种好、价格高,我家也想种4亩”,李阿婶捧着手里的玉米,憧憬地说道。

回忆这半年的驻村生活,我最开心的是两个瞬间,一为嫩芽破土,二为粮食丰收。我走进乡土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以一粒粒小花糯玉米种子,帮助村组发展产业持续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帮助群众让大家腰包“鼓”起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向村民学习养牛技术

行走在田野,成长在基层,如今的我从“不知农事不知愁”的“农业小白”成长为“养牛喂猪种地采茶”样样通的“新农人”,从村里的“研究生高材生”真正成为“驻村姑娘小范妹”……我也会继续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帮助村民采摘茶叶

范碧英(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石膏井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风物放眼小花成长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