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雪艳 > 正文

青海:生态优先 谱写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4-07-19 18:05:56  来源:云岭先锋网

青海省坐落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坚固屏障,以“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的美誉闻名于世。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寄予了深厚期望,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青海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路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海示范样板。

6月24日至28日,本刊记者跟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主题采访团先后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探寻青海省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三文鱼养殖产业、光伏产业等,不断拓宽绿色发展新路的好做法。同时,采访团还在位于金银滩草原的西海镇,深切感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青海湖生态向好,濒危湟鱼重繁盛

在环湖路上远眺青海湖,如洗的碧空下,一望无际的湖面犹如一面蓝色的镜子,让人一眼万年深深陶醉。青海湖北岸、金银滩深处,坐落着翠微如烟的同宝山,盛夏时节,这里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在此处俯瞰青海湖,美得像一幅巨大的油画。

环湖路远眺青海湖

青海湖的美,得益于当地持续不断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青海湖仙女湾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有效印证之一。仙女湾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鸟类乐园”,拥有绚丽的高原草甸湿地。这里水清滩净,游人如织,水面上成群结队的棕头鸥正在嬉戏,水里游动的湟鱼随处可见。

记者在仙女湾遇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的老师赵少杰,他带领该校10多名本科生和刚察县民族中学的学生来这里进行生态系统研学活动。“我们选择来仙女湾开展科研活动,正是因为这些年来,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降雨量增大了,水位也上涨了不少,特别适合开展水源、气候、碳、能量等生态系统流动机理的研究。”赵少杰说。

美丽的青海湖仙女湾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指出:“把青海的生态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公园建设好。这是我们的宝藏,是资源,也是财富。”

为加强仙女湾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近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建立健全青海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巡护监测制度,加强生态巡护和监测,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数字化、人工管护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环境变好了,昔日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土著鱼——湟鱼得以重现,且数量不断增多。目前,青海湖湟鱼的保有量为12万吨左右。”刚察县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拉加才仁告诉记者。

立足绿色资源,勇攀品质高峰

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州和海北州依托当地富集的水资源、充足的光能资源和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文鱼养殖产业、光伏产业、农文旅产业等,大力拓宽绿色发展之路。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位于共和县的龙羊峡水库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口。远远望去,在水库平湖区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个大圆圈,这些大圆圈就是高原冷水鱼类养殖水箱。“湖区养殖网箱面积约200亩,三文鱼年产量约1.5万吨,年产值5.6亿元。三文鱼产品畅销国内40个省(区、市),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龙羊峡三文鱼养殖基地负责人仲广源介绍。

水清如玉的龙羊峡

走进位于共和县塔拉滩的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放眼望去,这里绵延300余平方公里的光伏板蔚为壮观,俨然成了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

“以前的塔拉滩是戈壁滩,如今的塔拉滩建成了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2020年,青豫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海南地区22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自此,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被送至中原大地,点亮万家灯火。”光伏发电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光伏发电园区,记者看到,光伏板下牧草繁茂、野花遍地、绿意盎然,羊群在光伏板间悠闲地吃草,这些羊被称为“光伏羊”。在构建“光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这里已建成12座生态光伏牧场、2100亩生态光伏林场,仅2023年就养殖出栏“光伏羊”1.3万只,实现政府、企业、牧民三方受益,为当地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门源油菜花开

进入7月,门源县60万亩油菜花成片绽放,金色的田野吸引了全国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全县以油菜花为媒,开展环湖赛、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以“青超联赛”、青海省农畜产品招商引资推介会等为契机,不断推动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薪火相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青海不仅是三江之源,还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同宝山脚下,有一大片金银滩草原,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海晏县金银滩的原子城纪念馆,沿着时光的河流探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悟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元勋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戈壁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消息传出,震惊世界。”聆听着讲解员张海花的述说,一段厚重的历史徐徐铺展开来。“60多年前,数万名创业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满腔热血奔赴金银滩草原,无数顶尖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在这里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开启了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传奇之路,造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中国原子城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因孕育诞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而被世人称为“原子城”,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战略地位和里程碑意义。

据介绍,原子城纪念馆于2009年5月26日对外开放,并于2021年全面改陈。园区占地面积183亩,陈设有纪念柱、“两弹一星”广场、“596”主题长廊、缅怀厅、纪念碑和纪念馆,集中反映了我国“两弹”研制的伟大历程,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集中体现。

原子城纪念馆

“老一辈科学家一生赤胆报国,献身国防事业,用一腔热情孕育诞生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采访团成员表示。

昔日守卫森严的禁地,早已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海北州实施红色旅游项目、推出红色精品线路等,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集教育、休闲、体育、观赏、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新模式。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唐薇 史雪艳/文图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两弹一星塔拉滩三文鱼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