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贺碧莲  >  正文

秧苗村: 从“破五难”到“圆五梦”

2015-12-16 17:51:24  来源:《云岭先锋》2015年第12期


秧苗村全貌  

  

    一个不足400人的自然村,距县城仅35公里,距村委会3公里,距广南通往高速公路的大动脉珠西二级公路仅一公里。就是这最后一公里,把这个村隔离为另外一个“世界”。

    这就是广南县旧莫乡里卡村委会的秧苗村。

    村庄以前的光景常常令人揪心不已:这里的祖祖辈辈过着“滴水贵如油、住房不遮风雨、出门就爬坡、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苦日子,出行难、上学难、饮水难、住房难、增收难“五难”问题十分突出。

    2014年7月3日,省委书记李纪恒(时任省长)到秧苗村视察工作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让秧苗群众富起来”的重要指示。

    自此,秧苗村及时启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打响扶贫攻坚战。一年不到的时间,就铸就了一个美丽新农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秧苗村是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

    一个石漠化地区的致富经

    村里仅有耕地100亩,林地549亩,人均耕地0.25亩,且地里有很多石头。如何在这石漠化岩溶地区“掘金”?这是秧苗村首先要突破的难题。

    秧苗村以问题所在为导向,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优化资源环境,着力引导农民走产业合作发展之路。

    然而,资金怎么解决呢?“我们乡党委主动和信贷部门沟通协调,以‘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为抓手,以‘合作股份经济’为重点,抓实基层产业的发展。”秧苗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刚告诉记者。

    在村党组织的支持下,2014年9月,旧莫乡秧苗恒源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共吸收48户群众入股,筹集生产发展资金64.4万元。该合作社虽成立不久,但效益初显,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朝明告诉记者:“10月初,我们刚卖掉35头牛,收入达37万多元呢。”如今,合作社年出栏高峰肉牛60头,年产值近150万元。

    除了成立养牛合作社,秧苗村还把目光投向了几百亩的林地。

    “不能从地下要效益,我们就把眼光投向了土地的上方。瞧,我们的树上都种上了石斛。”陈文刚指着一片树林告诉记者说,这是他们2014年12月份试种的3万丛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由公司出种苗、技术,他们出林地和管护。“目前,共有46户参与了石斛种植,每户入股3000至5000元不等,共集资85万元,这片石斛林明年就可以见效益了。”陈文刚说。

    从破难题到圆美梦

    面对物资运输要靠人背马驮、小孩上学需翻山越岭3小时、全村每年有5个月时间要到其他村挑水吃等窘境,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帮、带”作用。

    “我们村共有15名党员,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分户包干联户,以10户为一个小组组成多个互助组,实行互帮互助。”陈文刚说。随后,秧苗村相继成立了治安巡防队、妇女之家、环境卫生治理小组等多个组织,以增强群众的合力发展意识。同时,乡党委书记带头带队挂户,成立乡领导党员干部长驻挂村工作组。

    至2015年中,历时8个月,秧苗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圆了出行梦,建成进村公路1.7公里,硬化村内主干道3118.5平方米、分支路850.5平方米、入户路2125平方米;圆了求学梦,62名适龄儿童走上了宽敞的上学路;圆了饮水梦,新建“爱心小水窖”89口,旱地水浇池10口;圆了住房梦,新建和改建76间住房和23间危房。

    数说村庄的变迁

    如今的秧苗村,从生态治理到树文明新风,从夯实基础到产业增收,彻底改变了旧貌。

    10月18日,记者一行走进村庄,只见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到各家各户,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黄灿灿的墙漆把一个小村庄点缀得朝气蓬勃。

    看着养牛合作社的效益初显,再盘算着来年石斛产业的收入,陈文刚开心不已。和他一样,数说起村庄如今的变化,秧苗村百姓有说不完的话:“去年,我们村一位80岁的老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外面开进来的汽车,如今,我们村已经有了3辆车。”

    “以前我们村的姑娘都往外跑,家里的姑娘到了十七八岁就有人上门来提亲了。去年至今,我们村就已经嫁进来了20多位姑娘。”

    “以前没有水喝,现在家家有了水窖。”

    ……

    从“破五难”到“圆五梦”,如今的秧苗村民们正享受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本刊记者  贺碧莲■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秧苗破五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