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书摘  >  正文

《察吏·中国古代吏治镜鉴》

2017-10-17 14:17:24  来源:云岭先锋网

图书《察吏-中国古代吏治镜鉴》(张晓政 著)

在线试读

郑简公二十四年(前542),子产当国的第二年,就遇到了一个难题。上卿子皮向他提出,想让尹何去治理一个封邑。子产表示:“尹何尚年轻,恐难以胜任。”子皮坚持说:“尹何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很喜爱他,他是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一下,他就更知道如何治理了。”子产听后,郑重回答:“这就更不行了。但凡人们喜爱一个人,总是希望做一些对他有好处的事。你既喜爱尹何,却又打算在他还不熟悉政事的情况下让他去治理封邑,这就像一个人不会用刀却让他去割肉,多半要伤到自己。这样爱人,反而是伤人,以后谁又敢取得您的喜爱呢?

    ——《子产的为政之道》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但凡时间一长,似乎都逃不过政怠宦成的宿命,突出表现在官场风气上:一是贪。大小官员以权力为私器,视贪赃为寻常,上下勾连,雁过拔毛,敲骨吸髓。二是庸。混仕途就讲究一个字:熬。时间未到,资历尚浅,纵使满腹经纶也须按部就班。这种论资排辈直接导致官员庸庸碌碌、循默守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懒。既然天下无事,又何必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因此,各级官员懒于视事、怯于担责,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四是娇(骄)。官位一久,官气渐浓,官威渐长,这些官老爷们虽然治国无术,但排场威风断不可少,什么栉风沐雨、夙兴夜寐自然万万莫想,并且还要在百姓面前颐指气使、开锣喝道,以示官威。五是奢。长时间的稳定固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但官员的穷奢极欲显然远远超出了国家的供给能力,大小官员醉卧酒乡、纵情声色,什么国脉民瘼、苍生疾苦,都不如酒色财气、温柔乡里来得痛快。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病因》

作者简介

张晓政,1979年生,福建泉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法律硕士,曾在法院系统工作,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选人制度在汉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两大基本制度:察举制与科举制。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古代吏治的文章,其中多数与干部工作有关。内容涵盖古代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如何考准德、考好能,如何加强反腐,如何做好权力制约等。全书以古鉴今,串联历史与现在,其所引发的议论,于今天也有所借鉴。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温馨贴士】更多好书,尽在云南首家党建专业书店——云岭先锋党建书苑旗舰店,欢迎您前来品读、选购。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25号(弥勒寺公园门口),咨询服务电话:0871-64100946。

责任编辑:刘雅艺

相关热词搜索:察吏中国古代吏治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