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千亩银杏一年为社区增收900万

2019-06-27 17:45:01  来源:云岭先锋网

初夏时节的腾冲北部,正值银杏林除草高峰期,在腾冲市曲石镇江南社区,村民们三五成群在广袤的银杏地里劳作。2018年,靠着数千亩的银杏,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近900万元。走进社区,只见村级公路平坦洁净,整个村寨主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些,全得益于江南社区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农业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小银杏藏着致富经

  江南社区距离曲石镇政府14公里,因地处火山台地,耕种土层薄,山地耕作条件差,加之缺水等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投入多、产出少,群众收益普遍偏低。尽管2016年底这里实现了整村脱贫,社区的未来发展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过去我们村以种植玉米、烤烟为主,没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人均纯收入才4000多元。”江南社区党总支书记赵金健认为,缺少产业支撑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

  获批年度先进村

  为此,曲石镇党政班子成员多次到江南社区开展调研,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探讨谋划社区发展之路。考虑到当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火山灰土壤适宜种植银杏树,江南社区党总支决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银杏产业。

  本着“让需要种地的人有地种,让外出工作的人有地租收”的目标,2017年12月,当地引进了腾冲林瑞公司发展叶用银杏产业。项目启动初期,尽管多次集中开会、下社、入户宣传动员,但由于这是一个新项目,广大村民没有接触过,愿意承包种植的农户寥寥无几,都在观望。不少人顾虑重重:祖辈传下来的土地一旦流转出去,是不是就没有自主权了?银杏种下去后是不是就不能栽种烤烟了?万一种植之后企业倒闭了,后果谁来承担?

  为了让群众放心种植银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入户宣传,党员干部带头做出了表率:村干部每人至少种植50亩、党小组长每人至少种植20亩。在他们的带动下,项目得以顺利铺开,江南社区正式开启了“一份土地,多份收益”的新一轮家庭承包制模式。

  如何利用土地实现二次增收,同时解决群众在家边务工的需求呢?社区积极与公司协商,将公司种植银杏采叶林所需的劳务和管护交由江南社区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合作社根据村情及各农户劳动力状况的实际,按照农户申请承包面积,将种植劳务以户为单位按照相应面积分包给社区农户,农户按公司的指导和技术要求在指定地块上开展银杏种植、管护。  

给银杏除草

  在此过程中,公司负责承担银杏种植所需一切物资、技术指导和劳务费用。按照银杏树成长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支付不同的劳务费:2018年,银杏树处于栽种阶段,农户投入工时较多,可供采售鲜叶少,为保护农户利益,公司按照每亩1370元支付劳务费;2019年,银杏树可采售鲜叶增多,公司按照每亩400元支付劳务费;2020年银杏树鲜叶采摘产量稳定以后,公司不再支付劳务费,群众劳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采摘自己承包种植的银杏叶出售获得收入,公司按照与合作社商定的每公斤不低于1.8元的保护价进行银杏叶收购。

  几年前,当地曾有过大面积种植香菇却卖不出去的前车之鉴,村民担心重蹈覆辙,而这个优化后的方案彻底打消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村民们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产业工人,而是自己为自己打工挣钱。”赵金健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群众获得土地租金372万余元,银杏种植收入506万余元,农户向腾冲林瑞公司出售农家肥获益165万余元,其中,建档立卡户直接受益200多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

  村民赵在伟就是“江南模式”的受益者。赵在伟先前在外地搞装潢,妻子在家经营电商,帮村民代买肥料、农药,两人的打工收入仅能维系一家人的生计。自从参与土地流转和银杏种植以来,靠着承包的200多亩银杏林,赵在伟家一年有八九万元的纯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起来。  

林场的路修通了

  赵金健说,千亩银杏叶用林高标准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江南社区农业观光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业的发展,实现多产融合,为社区困难群众就地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村集体经济暖人心

  “江南模式”实现了村集体、企业、群众共赢,不仅让群众增收,也解决了公司管理和用工难的问题,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6年至2017年,江南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江南社区村民委员会与江南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同谋划,将江南自然村下五社位于里头山的闲置土地、林地集中起来,五个村民小组共同成立了“里头山林场”,并引进了腾冲宏达公司对林场内的石材资源进行开发;成立了“椅子山石场”,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984位入股村民受益近100万元。

  合作社凭借土地流转和采石场的协调经费,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去年,社区拿出16万元修了20多公里路,改善当地的出行条件。路修通后,交通方便了,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盘活了社区的荒地和劳动力资源,群众可以选择到石场打工、开车跑运输,也可以承租周边土地发展种植。  

村民赵国宪一家在承包的荒地上栽烟

  采访当天,村民赵国宪一家正在里头山林场栽烟。他告诉记者:“自从到林场的路修好后,我就承包了20多亩地,去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要是村上没修路,我是肯定不会来这儿种植的,毕竟把烟苗和化肥运进来特别费功夫,路不通的话就很不方便。”

  除了用于修路、亮化工程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还切实保障了村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村民赵定陶家庭条件极为特殊,父亲是盲人,母亲瘫痪在床,妻子患有肾衰竭,两个孩子分别在上初三和职校,全家有且仅有他一个劳动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上拿出了一万多元对赵定陶进行帮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盲人赵朝忠的妻子留下三四岁的小孩出走了,他也得到了村集体经济的救助。

  2017年,村里拿出30000元专门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一本奖励2000元,二本奖励1000元。为了更加精准地助力脱贫攻坚,去年村里修改了奖励条件,必须是贫困户子女考上大学才能接受资助。

  入户走访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村“两委”办事的底气更足了,为老百姓办了更多的实事好事,群众的配合度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过去,有人甚至连自己家门口都不愿打扫,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事。如今,在江南社区党总支、江南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依托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炉,合作社每年向农户收取每户100元的垃圾费,用于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小组形成了户户门前三包,党员分段监督的模式,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提升。

  江南社区扶贫工作队队长邵嫄媛回忆,“以前老百姓不接受土地流转,工作队员入户访谈时,村民对我们爱答不理,老说风凉话,我们也只能耐着性子多去、多讲、多算账。现在他们态度转变非常大,对我们和气多了,更信任我们了,还会主动打电话来寻求帮助。”

  邵嫄媛记得很清楚,之前建档立卡户张素学向工作队反映,自己名下不知从何而来一张大车,工作队了解后得知是由于车管所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就主动出面与车管所协调,到保山为张素学处理了这个事情,免去了张素学亲自跑一趟的麻烦。

  

责任编辑:王自然

相关热词搜索:银杏一年社区增收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