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美娇  >  正文

老丁的笔记本【情暖云岭——云南基层党支部的故事之⑬】

2020-08-26 09:38:43  来源:云岭先锋网

早上7点40分,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尚未开门,丁智富便早早来到办公室。

46岁的他是个好脾气,大家都习惯叫他“老丁”。

“来访登记本  2019年12月3日至12月31日”“来访登记本  2020年5月6日至5月29日”……A4纸大的牛皮纸装订的本子,一本本整齐地摆放在老丁的书柜里。    

老丁拿出其中一本,在密密麻麻的来访人员登记表中,仔细核对着来访人员信息、来访日期、基本诉求、最新反馈以及办结情况等。

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老丁脱下军装,转身开始服务退役军人。这份工作千头万绪,老丁开始摸索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他把来访者的信息、事由、文书等各项基础资料整理成档,记在笔记本里,每起来访的进程、步骤、要点信息全部记录在案。从小楷本、软皮笔记本到硬皮笔记本,多年间,老丁攒下了厚厚一摞笔记本。

党龄21年、军旅生涯12年、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13年,老丁已接待近6000人次、为退役军人解难事近5000件。让我们一起看看几个摘取自老丁笔记本里的故事。

追 踪

“10月8日,xx,1980年1月入伍,1982年1月退伍,要求两保接续,建议:到户口所在退役军人事务局两保接续窗口咨询。”翻开这些笔记本,每起来访,老丁都有详细标注,事项的进展和要点一目了然,页面最下方还有来访人员签名。

△来访登记本

就算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他也全部记录在案:“今后政策变动或是条件成熟,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了,就能第一时间通知当事人。”一些久拖不决的来访难题,经他从中协调,也一一化解。

“退休金其他人可以增加,为什么我们就增不了呢?”2019年6月5日,某市无军籍退休职工唐女士等人,情绪激动地拉着老丁,反映近两年无军籍退休职工增资问题。

老丁一听,这问题不是几个月前已有人向他反映过了吗?他翻了翻之前的笔记本,确实,从4月开始,就有人陆续来了解无军籍退休职工增资问题。可这事当时他已经及时转到相关部门,问题怎么又出现了?

随着反映这个问题的来访人员越来越多,老丁决定去看看是什么原因,总得有个说法。

△工作人员接待来访人员

“这方面的资金,涉及部门多,各地政策又不一样,协调比较慢。”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告知老丁,这项工作急不来,协调需要一定的时间。

增资问题涉及到的群体人数较多,一边是来访人员催得紧,一边是协调工作仍需时间。为了跟进此事, 每天下班前老丁都到相关处室告知每天相关来访的情况,还时不时去询问办理进展。

经过努力,无军籍退休职工反映的增资问题,在当年12月初补发到位。持续跟进了大半年,老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公仆情系百姓。” 2019年12月,该市无军籍全体退休职工给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送来一面锦旗,上面这样写道。

△接待窗口

寻 墓

翻开一本来访登记本,来访人员写下的“感谢政府找到叔叔罗应喜”几个字,一下把老丁的回忆拉回了几个月前。

“我想要寻找叔叔的墓地。”2020年6月18日下午3点,从楚雄州永仁县赶来的罗女士独自坐着轮椅来到老丁的党员示范窗口。

罗女士的叔叔早年当兵,在她还未出生时,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叔叔牺牲后,爷爷收到了叔叔的一包衣服和一张烈士证,可墓地在哪里却不得而知。

多年来,爷爷和父亲一直在尝试寻找叔叔的墓地,家人也曾带着她前去寻找,但因年代久远,线索较少,跑了多个部门,始终一无所获。2001年,罗女士的父亲去世,寻找叔叔的墓地,成了父亲的遗愿。

一张写着“罗应许(?)”的发黄纸条,成为了寻找叔叔的唯一线索。叔叔到底叫“许”还是“喜”,她已记不太清。

2018年,随着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2019年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也随即成立,这个旨在为退役军人及军属服务的地方,成了罗女士寻找叔叔墓地的唯一希望。

△老丁(左一)在和来访人员沟通

根据烈士证这条线索,老丁尝试着联系了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由于罗女士的叔叔牺牲在凉山,需要在全国褒扬系统内查询。可负责系统的工作人员外出开会,无法立即查询。

“一定要帮我找到牺牲在外地的叔叔,请帮帮我!”眼看就要有线索,罗女士情绪激动了起来。

认真对待每一件来访事项,是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也是老丁的办事准则。他立即联系了该工作人员,告知对方来访人行动不便,几百公里赶来一趟不容易,希望能尽快帮忙查询。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请假离会,立马回去查询。

“找到了!”当工作人员让老丁前去确认时,老丁也跟着激动起来。系统显示的信息,都和罗女士提供的线索一一对上了。老丁快速抄下信息,一路小跑回到大厅。

“找到了!罗应喜,楚雄永仁县人,在凉山牺牲,安葬在丽江宁蒗县烈士陵园。”听到老丁带回的消息,罗女士瞬间泪目。

在来访登记表上,罗女士颤颤巍巍地写下“感谢政府找到叔叔罗应喜”。短短11个字背后,是一家三代人几十年的期盼。

回 访

“2020年4月24日,xxx,1971年入伍,1976年6月退伍,寻求帮助查找安置介绍证明。转:移交安置处。4月26日13点25分已回复当事人,安置处查找相关资料,未找到安置介绍信。”

在老丁的笔记本上,已解决的事项,打上“钩号”;解决一部分的,在“钩号”上加一点;还需跟踪的,在“钩号”上打两点。几点几分打的回访电话,办理情况如何,他都一一记述。

△老丁的笔记本

2020年7月13日早上9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才开门不久,74岁的退役军人杨老便气冲冲地向服务窗口走来。

“啪”的一声,他把手上的军残证往桌上一甩:“这个证坐公交还能免费吗?”

服务窗口里的老丁,连忙上去安抚。

原来,杨老年轻时候在战斗中受伤,退休之后经常外出旅游,近期在某县级市乘坐公交车时,携带军残证却没能享受免费乘公交的待遇,让他十分生气。

老丁在了解他的诉求之后,立即将事项转到了云南省双拥办。半小时后,云南省双拥办交办事项已转到涉事市双拥办。下午3点,该市分管双拥工作的副市长组织相关部门就此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作出了整改。晚上7点该市双拥办联系上杨老,向他表示歉意,并告知了整改情况。

在接到双拥办的反馈情况后,7月15日,老丁电话回访了杨老。

电话这头老丁耐心地将反馈情况的报告一字一句地向杨老宣读,遇到对方不理解的,他还停下来解释。3页纸,老丁读了20多分钟。

“没想到这么快。”电话那头的杨老,对自己反映的事项立即办结表示很满意。

“2020.7.15,16时55分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满意——丁智富”。记录本上每一页最下方都有这样一行回访的信息。

△工作人员指导来访人员填写材料

这样的回访习惯老丁持续了十几年,在老丁的带动下,服务中心的同事们也养成了做好来访登记的习惯。

事事有登记、来访有回复,这样的做法受到了来访人员的理解和肯定。看着一位位来访人员在登记本上写下的“满意”两字,老丁和同事们感到十分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通过努力,切实维护广大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职责所在。”老丁说。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李美娇

责任编辑:谭宗慧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