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阳小抒  >  正文

南诏镇古建筑群:砖瓦镌刻百年风华

2020-11-02 09:47:13  来源:《金色时光》第8期

玉皇阁

作为南诏故郡,位于大理市东南边的巍山县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大部分建筑拥有600多年历史,堪比一座明清风格古建筑博物馆。2013年5月,南诏镇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由道家、儒家、祠堂、革命遗址等4类不同形式的建筑构成,具有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工艺精良、保存完整的特点,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参考。

玉皇阁:巍山现存最大清代殿宇

在巍山县南诏镇新东街42号的东西向中轴线上,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玉皇阁、文华书院、萧公祠三组建筑,共同构成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呈现出整体建筑格局完整、单体建筑形态多样的特点。“这三组建筑集文化、教育、民俗、宗教等性质于一体,对研究清代建筑及地方宗教、文化教育和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虽然同在一处,但三组建筑在功能布局和结构上各具特色,在云南同类建筑群中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巍山县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

始建于明代的道教建筑玉皇阁,曾在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毁于战乱,又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重建。玉皇阁为一进三院的古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在布局上巧妙利用地形,依地势和台基递升,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山门、前殿、中殿、大殿等。山门为三间牌楼式单檐歇山顶建筑,前檐设如意斗拱,后檐用垂柱,飞檐翘角,结构严谨。两面山墙饰以砖雕斗拱,华丽典雅。据讲解员介绍,玉皇阁大殿是巍山县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清代殿宇,前有月台,左右有八字墙,门上安装了八扇透雕的八仙过海格子门,雕工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004年,巍山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玉皇阁大殿进行全面修葺。

文华书院:见证“文献名邦”教育史

玉皇阁的南边就是文华书院,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由蒙化府同知萧培基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因其位于文华山麓,故名文华书院。文华书院基本按文庙的建制布局,由大门、二门、泮池、雁塔坊、魁星阁、藏书楼及两厢房等大小九个院落组成,并建有少见的山墙墀头砖雕牌楼。书院现存可见的建筑有雁塔坊、魁星阁、藏书楼及部分厢房。藏书楼建于石砌台基之上,虽无斗拱,但梁、枋及其附件雕刻生动,气势雄伟。据讲解员介绍,书院原有的藏书,如今大部分存放于巍山县图书馆。此处原本还有光绪元年的十通立碑,碑刻内容为清政府没收杜文秀起义军田产、房屋作为书院经费之用,现其中九通被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从清代到当代,文华书院都是巍山县教育发展历史的见证。”讲解员介绍说,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文华书院设中学,次年成立劝学所,改文华书院为高等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皇阁和文华书院合并,设巍宝高等小学。1979年成立巍宝初级中学,1982年将萧公祠划归该中学,1993年更名为巍山县文华中学。为保护明清古建筑群,巍山县投资约1亿元,于2014年实施文华中学整体搬迁项目。

“文华书院是清代蒙化府的三大书院之一。在当地人看来,这座百年学府人文荟萃,培养出的学生知书达理、品行端正。在其建筑风格上,体现了雅致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出巍山‘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讲解员说。

萧公祠: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交融地

萧公祠原为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江西人李嵩山等捐资重建,为客民祈祀之所,又称江西会馆。在遍布各地的会馆中,几乎都供奉着乡贤或神灵,被漂泊的游子视为精神寄托。江西会馆中供奉的水神萧公,就是江西民众敬仰的本土乡贤,萧公祠因此得名。

据讲解员介绍,明代以来,因实行军屯和民屯,不断有中原地区的汉人到巍山驻守、经商,并带来先进的文化及生产技术,使当地经济实现飞跃发展。在外来人口中,尤以巴蜀(四川)、豫章(江西)人最多。这种“借庙为馆”的建筑特色和“同乡关系”的组织形态,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乡土文化,更发挥着增强组织凝聚力、服务商业活动的作用。旅居巍山的江西籍商人以会馆为纽带,不断在云南拓展商业版图,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原萧公祠为三进二院的宗祠类民俗传统建筑,由大门、前殿、后殿及花园组成。大门是萧公祠的重点建筑,设计精心、制作精巧、装饰华丽。前檐悬挂一竖匾曰“萧公祠”,中间向东延伸成“凸”字形,楼层建成戏台。清末民初,蒙化戏迷组建“玩友班”,常在萧公祠戏台演出。1931年,外来戏班和“玩友班”在萧公祠戏台共同演出,长达数年,后期被拆除。“萧公祠的建筑特色集中原文化和地方人文风情为一体,为研究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证。”讲解员说。

云岭先锋记者 欧阳小抒/文  巍山县博物馆李焕/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