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一杯“酸茶”【一跃千年——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全媒体报道之德昂族①】

2020-11-17 17:49:56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在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德昂族,他们是西南边陲最古老的的民族之一。德昂族是一个以茶为图腾的民族,茶是他们的根,种茶、饮茶、食茶、敬茶、送茶,时时、事事都离不开茶。

这里出产的一种茶,带有特殊的微酸和回甘,被称为“酸茶”。过去,村民普遍认为,外面的人喝不惯。没想到,这些年酸茶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不少德昂族群众通过制作酸茶走上了致富道路,三台山乡也被冠以“酸茶之乡”的美誉。

(一)

三台山乡酸茶产业能发展壮大,不得不提“老乡长”杨腊三。

“德昂族的贫困由来已久。”杨腊三告诉记者,历史以来,德昂族群众贫困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呈现出民族综合性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前,德昂族人民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大多数山区还保留着原始公社性质,村民长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火塘当被的生活,生产力停滞不前,沿袭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酸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处山区等各种因素,经济发展缓慢,德昂族群众的生活依然很贫困。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出冬瓜村住房、交通等基础实施建设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借助壮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深厚的德昂族文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游客来了,就煮一壶茶给他们解解渴,没想到很多游客走的时候都会买一些酸茶回去。”杨腊三的女儿杨春兰说,不知不觉间,德昂族的酸茶渐渐被游客所喜爱,而这也让杨春兰发现了商机。

△杨腊三正在煮酸茶

(二)

酸茶口感独特,但制作并不简单。

原来,酸茶作为德昂族特有的茶叶饮品,在过去的德昂族山寨,几乎人人都会制作。酸茶是在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等一系列流程后,再埋入土里,由当地土壤里特有的酵母菌发酵之后而成。

“因为制作酸茶的工序非常繁杂,加上村民们普遍认为外面的人喝不惯酸茶,即便做出来也没什么销路,大伙儿就都不再制作酸茶。久而久之,随着掌握技艺的老人一个个辞世,酸茶制作技艺也慢慢被遗忘。”出冬瓜村党总支书记李二极说。

所幸,全村还有杨腊三在坚守着这门技艺。杨腊三从小就跟着大人一起学习制作酸茶,退休后从城里回到了家乡,一心一意做起了酸茶,他还被评为酸茶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德昂族村民制作酸茶

“我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比如拿原料来讲,在三台山,一般鲜茶叶采摘价格在10元左右,而我给出的价格是50元。因为我只要芽尖的一对叶子做酸茶的原料。”杨腊三对酸茶制作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每年从茶农手里高价收购上好的鲜叶,进行深加工制成酸茶。酸茶制成后,销售的事就交给了女儿杨春兰。

“今年生产的酸茶,通过网络销售,已经所剩无几。”杨春兰说,“德昂族一直都有制作酸茶的习惯,但是过去只是用来自己饮用以及赠送亲朋好友,根本没想到会那么畅销。”与记者交谈的间隙,杨春兰通过微信,又卖出了两单酸茶,入账1100元。

△酸茶

(三)

看到传统的德昂族酸茶越来越值钱而且好销售,一些村民也开始向杨腊三拜师学艺。“我之前想过很多赚钱的办法,就是没想到通过这门几乎失传的技艺来赚钱。”德昂族青年赵腊退是杨腊三所有徒弟中技艺最精湛的,也是杨腊三最看好的弟子之一。

“小时候真的很穷,几乎一年四季只有玉米粥吃,穿的衣服裤子补了又补。”谈起这些年发生的变化,赵腊退感慨良多。

△赵腊退(左)除了制作酸茶,还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客栈

赵腊退告诉记者,他学习制作酸茶技艺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后来他的想法也慢慢改变。“茶是德昂族的根,种茶、饮茶、送茶,记述着这个古老民族从远古走来的足迹,学习传承酸茶制作技艺,也是对我们德昂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赵腊退说。

这些年,通过制作酸茶等,赵腊退家吃穿已经不成问题,家里的房子也已经换成了木料结构的瓦房。家中变得更加现代化,冰箱、空调、消毒柜、沙发、电视等一应俱全,日子越来越滋润。

如今,赵腊退还被评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他也开始带徒弟。

△村民正在采茶

杨腊三告诉记者,除了赵腊退外,他先后带出了30多名徒弟。这些徒弟中,通过制作酸茶每年收入5-10万元以上的就占一半多。

“酸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三台山乡党委一名工作人员说,“随着德昂族酸茶文化的发掘,如今,出冬瓜村不少村民都在制作酸茶,2019年,出冬瓜村仅酸茶销售额就达到近40万元。”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杨旭东 郝亚鑫  通讯员 何成全

责任编辑:王自然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