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人物  >  正文

戴彬:老街守护者 群众暖心人

2020-12-08 16:01:03  来源:云岭先锋

老党员来访

2020年12月1日,走进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老街社区,聆听了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戴彬从事社区工作的心路历程,深深为其服务意识为民情怀所感动。

2006年遭遇企业改制,戴彬从企业副总变成了“无业游民”,迷茫无助的时候,社区向她抛来了橄榄枝,接还是不接?她摇摆不定。这时,身为边境老兵的父亲对她说:“中国共产党员有的是在战场上经受考验,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受考验,下岗或许正是你上升的最好时机”。她直受父辈耳濡目染的影响,而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或许只有到了社区才能真正体会,戴彬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2008年,戴彬成为了老街社区主任。

看望老党员

十年间,她成了百姓口中“有事就找戴书记”的老街社区党委书记;思茅区“群众信得过的勤务员”;普洱市创文先进个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提升环境,她是老街“梳妆者”

据社区老人回忆,十年前的老街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管网堵塞、污水横流、道路破损坑洼、摊点乱摆、车辆乱停、苍蝇蚊虫乱飞,垃圾甚至都堆到了家门口。

刚到社区工作的戴彬,将改变社区脏乱差状况作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她从社区仅有的1万块工作经费中,拿出专项经费为每条街道配备了垃圾桶,为了节约成本当时的垃圾桶只是几块钱的黑胶桶。没有钱聘请保洁员,她就带着社区成员组成的清扫队定期清扫、逐户做住户的工作。

2009年,切实感受到了环境改善福利的居民们,自愿出资聘请保洁员进行长期的清扫维护,她便在社区设置了5个公益性岗位,聘请下岗工人来当保洁员,解决了群众就业和住户环境维护的问题。

随着城市创卫、创文工作的推进,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但部分老人生活习惯难于改变。南正街1号80多岁的独居老人,多年来一直捡拾木柴烧火做饭,并且常年把杂物堆积于楼道内,周围居民怨声载道、反映强烈,老人脾气较为暴躁,对于上门劝说的工作人员不是严厉呵斥就是装晕抽搐吓退众人,戴彬了解情况后,握着老人的手说:“大妈,清理楼道不只是创文需要,杂物堆积对您的出行不便,不安全,而且容易招老鼠,很不卫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人被她的认真细致所感动,同意了工作人员将杂物搬走

要改善环境,“两违”的整治刻不容缓。菜市街46号个体经营户,违章搭建,占道经营,对挂联单位及执法人员抵触情绪较大,甚至以孕妇身份拔刀威胁阻碍违建拆除工作。戴彬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首先安抚孕妇情绪,她说:“我是孩子的妈妈,你也将成为孩子的妈妈,你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肚子里的孩子负责”,看孕妇的情绪有所缓和,她接着说:“对于违建我们是逐户拆除,并非是针对某个人,只有环境改善了,人流增多了,你们的生意才会好”,耐心细致的讲解了创文政策,最终该孕妇放下了手里的刀,并配合执法人员对违建进行了拆除,同时也清理了占道经营现场。

在“两违”整治的过程中,有依着闺蜜、同学、亲戚等来说情免拆的,戴彬从没有松过口、破过例,而是秉持“公心、公正、公平”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整治。现在的老街街巷道路修整、损坏的排水管网、老旧屋顶、占道经营、乱推乱放等问题得以解决,居住在高层的残疾户有了轮椅专停区,多处“两违”建筑得以顺利拆除,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小巷华丽转身为人们眼中的“先锋区”“文明巷”,老街社区在近4年的创文评比中均是第一,助力普洱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和谐邻里,她是老街暖心人

以前的老街,外来人口、老弱病残弱势群体、下岗失业人群居多,民事矛盾纠纷较多较杂。戴彬从当社区主任的那一天起,便深知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在多年的社区工作中她认识到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必须心中想着群众,要有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傻劲。她常常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和群众聊天拉家常,倾听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耐心疏导不良情绪,化解邻里之间的隔阂。


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在普洱市中医院扩建过程中,施工方和居民发生冲突,周边居民手持棍棒堵路,双方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打斗事件一触即发,戴彬不顾自身安危,挡在中间,要求施工方暂停施工,派出代表和居民进行沟通,待协调解决好后再行施工。通过了解,主要矛盾因医院扩建大型车辆出入破坏路面且可能造成房屋塌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医院扩建的停尸房位置,殡仪车要穿过街巷才能抵达,不符合当地民风民俗,遭遇居民强烈反对,从而激化了矛盾。通过多次组织双方调解,邀请第三方对民房进行施工前后鉴定,明确了产生损坏由施工方负责赔付;明确施工车辆型号,仅允许小型车辆通过;协调医院施工后进行路面修复;建议医院修改殡仪车路线,通过调解,化解了直接冲突。

疫情防控入户宣传

  戴彬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化解矛盾不能拖,不能偏,关键是靠细心、耐心、公心”。经过她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戴彬调解模式”,调解前,深入调查了解矛盾双方的冲突点和各自需求;调解中,及时耐心,不徇私不偏帮,公心正派;调解后,回访慰问,后续追踪。

老街群众提起戴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没有我们社区调解不了的矛盾”。哪里有矛盾纠纷,哪家有急事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13年,她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同年成立了普洱市首家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戴彬调解工作室”。法律咨询、群众纠纷、赡养问题、婚姻矛盾、突发状况等,居民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派出所,不是警卫室,而是找戴书记。戴彬书记总说:“群众信得过我,有事最先想到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定尽自己的力量,树一面旗,带动社区发展”。

共治共享,她是老街“领航人”

老街社区有13家改制企业,7个无人管理小区,存在着老旧小区,居民年龄偏大,人员密集,流动人口多等问题。其中,边城东路18号小区是单位改制小区,盗窃案频发,最多的时候1个月有5起,曾经甚至在该小区内还破获了一起3公斤冰毒藏毒大案。为了加强小区管理,提高居户的安全感,戴彬及时召开社区班子会、业主会、居民代表大会,研究确定居民自治管理办法,动员居民安装门禁、摄像头,搭建值班室,聘请2名下岗工人做门卫。把小区里面的9名党员组织起来设岗定责,“包栋联户管人”,改造小区,自我管理,几个月后小区里面没有了盗窃案件。

改制小区的成功实践,激发了戴彬对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的新想法,她积极开辟新途径,大胆探索新办法,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以“社区党委、小区(楼宇)党支部、楼宇家庭服务圈组成的‘红色网格’为主导,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网格化引领社区综合治理新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整个社区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了党员划归到网格、责任落实到网格、服务提供到网格、制度落实在网格。同时,整合网格内的各种资源,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银发志愿者服务队”“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引领推动居民自治提档升级,激发社区自治创新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传承文化,她是老街守护人

青石板、四合院、四街一巷,这些是老思茅人对老街最深的记忆。老街作为思茅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源地,思普革命历史的火种就在这里点燃,每一条老街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份记忆都弥足珍贵。思茅老街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文化……

戴彬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历史文化传承的魂,留住漂流在外老思茅人的根”。

在她的多方努力下,2020年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顺利落地。通过在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开展“跟党走·传承历史文脉·当好接班人”“老街人文历史宣讲”“未成年人爱国教育”等各类特色文体与民俗活动,把弘扬传承文化与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提升老街文化“软实力”。

为了保障中心良性运转,戴彬用好她多年在企业管理经验,带领老街社区党委成员抓经济创效益,依托辖区内2个市级医院优势,为下岗工人提供陪护服务培训,现已开办2个班,培训上岗80余人次。通过盘活辖区资源,门面出租、物业管理、停车位收费等保障社区运转,激发社区干部干事活力。并积极联系上级部门、旅游公司,在传承保留的基础上,深挖老街历史内涵,发挥老街文化特色,规划形成了四街一巷提升改造方案,老街有了新远景。 

在集中采访的两小时内,有6名不同年龄的办事人员来找她办事4名社区工作人员找她汇报对接工作,这就是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点滴。戴彬书记最后坚定地说,社区工作十多年,虽有遗憾但我不后悔,因为群众的口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王宇 罗成君 张新立(思茅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