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苦聪人出山记

2020-12-15 08:59:00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一跃千年——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全媒体报道之拉祜族②

在红河州金平县拉祜族的村寨广场上,一幅墙画令人印象深刻——一半是身披兽皮的苦聪人,在原始森林里钻木取火、采集狩猎,另一半是衣着光鲜的苦聪人,骑着摩托车、开着小轿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

“从没想过,有一天能住进这样遮风挡雨的房子,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在金平县下新寨村委会,67岁的拉祜族苦聪人张普忠身着绿色军装,胸前挂满了军功章。

望着眼前起伏的山峦、翠绿的芭蕉林,张普忠陷入了回忆。那里,是他“曾经的家”。  

(一)

今年已经67岁的张普忠,是红河州金平县者米乡下新寨村上纳迷村小组的村支书,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在他的家乡,苦聪人曾经被当做是野人。

作为苦聪人实现“一跃千年”的见证人,张普忠对父辈的生活记忆犹新。“那时,我们苦聪人把芭蕉叶当房子,露宿深山老林,吃了上顿没下顿,多亏了共产党把我们从深山中解救出来。”从过去爷爷、奶奶的讲述中,张普忠回忆起了曾经的苦难岁月。

△张普忠讲述苦聪人过去的生活

1953年,张普忠出生于者米乡的深山老林之中,翻过一片山头就是越南。那时的苦聪人,居住在深山之中,茹毛饮血,以捕猎、采摘野菜野果为食。

大多数苦聪人没有衣服穿,就用芭蕉叶做成衣服。家里没有碗,就用芭蕉叶盛饭吃。“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刀耕火种种玉米,吃不饱肚子。”张普忠说,那时的苦聪人生下孩子没有一寸布,就用芭蕉叶包裹着;患了疾病没有一点药,只好祈求鬼神的庇护。

“我们民族习惯是有什么就大家分着吃,没有吃的大家一起挨饿。”张普忠说,苦聪人一度就是靠着这种团结互助渡过难关的。苦聪人钻木取火,在居住的窝棚里生一个火塘。窝棚里没有被子,就在下面垫些山草、树叶。有时下大雨,棚内漏雨,全家人便一起围着火塘保护火种不灭。

生活在深山之中,粮食不够吃,只能进山“追着”食物跑。缺衣少盐,就把山货摆在路边等人来交换。那时的苦聪人十分羞涩胆小,想做交易只能躲在树下,等着有人自己来换东西,木薯、山鸡等山货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路边,却找不到卖的人。

△远眺青山中的拉祜山寨

(二)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走访调查中第一次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1952年4月,云南省委成立了云南民族工作队,当时的口号是:做好事、交朋友。

当工作队走进大山,看到一个长发披肩、脸孔黝黑的人,隐藏在丛林之中。他们欢喜地大叫起来:“‘老乡,老乡!’谁知这人听见喊声,掉头就拼命跑……”

“爷爷辈的老人和我讲过,当时我们苦聪人不敢见人,就是怕被打、被杀、被欺负。”张普忠说,苦聪人常年与世隔绝,曾被土匪等迫害,因此对外来的陌生人极为警惕。

经过耐心劝导,民族工作队在原始森林边缘找到了600多个苦聪人。据说,当时的苦聪人总数有两千多人。

资料显示,1957年春,为把所有漂泊在深山老林中的苦聪同胞接出来,金平县人民政府抽派了18位各民族干部组成“苦聪人访问团”,携带3万元救济物资,分为三路进入原始森林。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把2177名苦聪人接出大山。

△拉祜族群众在劳作

政府为苦聪人新建了41个新村寨,并初步定居下来,还教授他们开田种地、使牛犁田、栽秧插苗、收割庄稼等基本生活技能。苦聪山寨纷纷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家家户户吃上了大米饭。同年,政府选拔了一批优秀的苦聪青年,分别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昆明云南民族学院深造,还选了一批苦聪好干部、好领导参加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自此,苦聪人走出深山老林结束了原始生活,获得了新生。

但由于苦聪人长期处于封闭的深山里,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有些“水土不服”。之后有相当一部分苦聪人又回深山老林狩猎去了。几番周折,苦聪人先后六次在森林和山外之间拉锯式迁移,直到1957年,才完全走出深山。

△拉祜山寨家家都有国旗在飘扬

(三)

搬出大山之后,在党委政府和解放军的帮助下,苦聪人不但修建了房屋,锄头、弯刀等生产生活工具也通过马帮运送了进来。对于张普忠等苦聪群众来说,解放军就是他们最亲的亲人。

“有一次亲人解放军叫我去洗脸,这是我第一次用上香皂,洗了脸又香又滑。”从此,亲人解放军的形象一直在张普忠心里挥之不去。

1970年,解放军部队来到者米乡征兵。“当兵是干什么?”张普忠疑惑地问。

“当兵就是保卫我们自己的家乡,保卫祖国。”张普忠听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尽管父母亲都不愿让他远离家乡,但张普忠还是义无反顾地入了伍,成为了下新寨上纳迷村第一个当兵的苦聪人。

“在部队里,有战友问我是什么民族,我说是苦聪人,他们谁都不相信。”张普忠说,在部队里,他学会了洗衣叠被、说汉语、写汉字,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文化知识,还顺利入了党。加入党组织后,张普忠希望家乡脱贫致富的梦想更加强烈了。

1975年3月,张普忠退伍后回到了乡上。在乡里的民族工作队工作,为各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拉祜族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

改革开放之后,拉祜山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苦聪人”被国家正式划归为拉祜族。1998年起,云南省实施了“155”工程,提出了每年解决1000人,用5年的时间解决5000人的温饱问题。在工作队的悉心引导下,通过半年的杂交水稻种植,金平县拉祜山寨的水稻亩产提高到了400公斤以上。

如今,者米乡的每个村寨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寨子里曾经的茅草房变成了钢筋水泥房,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村民再也不用到山上采摘野果,捕猎开荒。

(四)

“快来看,快来买啊!山里的木薯、香蕉、草果,纯生态食品……” 如今的苦聪人,不再羞涩。他们走出大山,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到山外,和城里人交朋友、做生意。苦聪人到外地打工、刷微信、用支付宝等已成寻常。张普忠则乐此不疲地为人们讲述着苦聪山寨今天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为外面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多年来,张普忠担任过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支书。他所在的拉祜村寨,见证了直过民族的三重跨越:上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找到拉祜族苦聪人后,无偿提供房屋、种子、粮食等生产生活资料,普及水田耕种等技术,帮他们走出原始森林;改革开放后,拉祜族山寨打开封闭的大门,实现从“无商”到“有商”的跨越;如今,在脱贫攻坚战中,拉祜族苦聪人实现了从千年贫困向迈向全面小康的又一次跨越。

△拉祜族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下新寨村委会下辖1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全村于2018年12月实现了整村脱贫。张普忠所在的寨子里,拉祜群众的房前屋后种上了水果,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

谈起现在的美好生活,张普忠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拉祜族的今天。在拉祜族山寨里,家家挂国旗,户户把领袖画像张贴在屋子里最显眼的位置。拉祜族群众以朴素的情感表达着对党的领导的坚决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爱戴。

“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独龙族群众的回信,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作为和独龙族一样的直过民族,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甩开膀子加油干,用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张普忠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未来的生活了充满信心。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袁海毅 雷鸣 王学勇 图片/视频 邹鹏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苦聪人出山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