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攻 关

2021-02-19 10:04:03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2020年11月,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研发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研究员刘丽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了金灿灿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奖章和证书,这是她诸多“重磅级”奖励和荣誉中的一个。

在昆明市晋宁区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研发中心二楼的刘丽芬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满了她在专业领域取得的国家、省部级各种奖励和荣誉证书。从业29年,刘丽芬不忘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并打造了云南省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创新团队,成为云南磷化工产业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攻坚者。

(一)

1992年,刘丽芬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口磷矿从事浮选实验研究工作。“云南胶磷矿的选矿,属于世界选矿难题,没有可借鉴的实例。”据刘丽芬介绍,云南的磷矿资源大部分是中低品位胶磷矿,只有通过浮选工艺处理,才能为后续磷化工产业所利用。如何提高云南胶磷矿的利用率,成为了刘丽芬为之耕耘和攻关的最大课题。

1998年,刘丽芬遇到了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矿计划建设200万吨/年浮选装置,如果建设成功,那就是云南省第一套磷矿浮选装置。从事浮选试验的刘丽芬和同事们成为了项目的攻坚者。

△刘丽芬

从试验攻关,到设备设计,2005年,依照试验数据设计出来的设备施工图,项目终于开工建设了。“那个时候的设备基本都是手动装置,在调试过程中,必须通过双手来触摸药剂和矿浆。”刘丽芬记忆犹新,设备调试的过程中,她的双手,几乎每天都沾满了药剂和矿浆。

开始调试工作前,刘丽芬购买了一部新手机。由于经常是来不及洗去满手的药剂和矿浆,就要通过电话来指挥其他位置的调试,这部新手机,用了不到20天时间,手机外壳和键盘就被腐蚀得面目全非,只能报废。“因为这件事情,大家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手机杀手’!”说到这里,刘丽芬不禁笑了起来。

那个时候,整个设备及建筑有四层楼高,调试工作就必须在一层和四层之间反复跑。有时,刘丽芬还在第四层用手机给第一层的同事“电话指挥”调试作,通话间,她已经出现在一层同事们的眼前了。那时,技术人员紧缺,身为党员,必须随时冲在前头,带领大家一起攻关。刘丽芬笑道:“大家跟我开玩笑,说摩托都没我跑得快!”

2006年,海口磷矿200万吨浮选装置正式投产,开启了云南省胶磷矿选矿产业化应用的进程。通过浮选工艺,实现了云南胶磷矿从原来的高品位擦洗脱泥工艺到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产业化应用的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磷资源的利用率。

△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研发中心刘丽芬劳模创新工作室

(二)

胶磷矿通过浮选工艺处理后,利用率的难题解决了,却产生了大量磷尾矿。这些尾矿多年来一直堆放在尾矿库,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增加输送和堆存成本。

如何高效利用磷尾矿这一新的课题,又摆在刘丽芬团队面前。2018年底,刘丽芬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了浮选磷尾矿再选利用项目,力争突破胶磷矿尾矿品位降至7%的难关。

项目团队中,年轻党员刘润哲是一名80后。作为选矿专业高级工程师,刘润哲已获得博士学位,但在工作之初仍显经验不足。“这些年,跟随刘丽芬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她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迅速成长成才,并且能够独当一面。”刘润哲说,作为年轻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少挫折,但刘丽芬就像“知心大姐”一样,总是亲切地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

△刘丽芬(右)和团队成员进行项目攻关

时间紧任务重,刘丽芬带领着大家加班加点地进行研究攻关……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晋宁450万吨/年、安宁200万吨/年两套装置的尾矿再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这两个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每年能产生4000多万元直接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生产利润,也有效推动了节能减排的落实。“从试验、编写设计工艺包,到工业调试等诸多工作,都是在刘丽芬老师主导下,带领团队联合攻关的。”刘润哲对当时的工作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但让刘润哲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11月,在向云天化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的过程中,刘丽芬并没有在申报项目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当时很诧异,我们就问刘老师,是您主持的项目,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刘润哲随即找到刘丽芬,问询了缘由。刘丽芬平静地说,团队和其中的年轻人在项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份荣誉应当属于你们,对于你们的成长成才意义更大。

今年,该项目获得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特殊贡献奖,同时还获得了云南省科研机构联合会“科技创新成果奖”,而最终,刘丽芬的名字,署在团队的最后一位。 

(三)

“我是研发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更是一名普通党员。”今年53岁的刘丽芬,有着26年党龄。在她看来,荣誉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持续的贡献,这既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责任,也是一名科研人员的使命。

多年来,刘丽芬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志,培养出博士2人、研究生8人、技术骨干25人,高级职称以上11人。经过多个项目的洗礼,团队成员均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研发骨干,成功打造了云南省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创新团队。

“以党建促人才培养,以人才推党建升华,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研发中心党支部统战委员、总经理魏立军介绍,近年来,中心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立体化育才、全方位引才、用好才留好才”三种模式,共同攻克难题。

△刘丽芬团队获得多项荣誉

作为磷矿选矿专业学科带头人,刘丽芬也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优势,将创新贯穿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9年以来,刘丽芬打破原先“一师带一徒”的模式,将工作室里负责不同领域和专业的6位课题长集中起来,联合开展“师带徒”工作,总共带了11名徒弟。

“人才数量提升了,专业技能也上去了。”刘丽芬认为,这一模式的创新,将会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对后备人才储备也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015年,刘丽芬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路走来,我取得的成绩都是大家一起攻关获得的,荣誉属于团队!”这是刘丽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她看来,正是有了党组织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与引领,有了每位党员在科研攻关工作中的付出与奉献,才能实现个人与企业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陈超 王丹妮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攻关
下一篇:攻 关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