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云花”如何走好科技发展之路

2021-09-23 17:04:32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9期

花卉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云花”产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科技支撑。目前,花卉产业科技应用推广情况如何?科技给“云花”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改变?“云花”产业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又将如何走?

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月季花包装车间

科技创新  花卉生产工厂化

走进昆明市晋宁区宝峰镇的花卉示范基地,就像走进一个工厂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株株花苗生长在离地约60厘米的种植槽里,每株花苗均根据其生长特性配备了基质,可伴随植株从生根到采摘。此外,每株花苗还配备了一根专用的“输液针管”,用于提供水肥营养。

据悉,该示范基地可根据大棚里采集的各类数据和分析器,按照设定数据,自动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输液针管”连接水肥仓,自动供给养分和清水;种植槽设置成微倾斜,多余水肥会自流回收,并循环利用,真正实现零排放。这正是利用“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的花卉种植生产的场景。该技术创造出盆花和鲜切花单产的全国最高纪录,分别为260盆/平方米和350枝/平方米。2020年,该项技术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只是近年来“云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一个缩影。据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李绅崇介绍,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和新科技种植花卉,每年每平方米分别可产出商品鲜花约150枝和350枝,新技术比传统模式多产鲜花200枝,而且品质远高于传统模式种出的花卉。

科技助力  产业增效显著

随着云南花卉科技的不断创新,其应用推广后产生的效益也非常明显,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就是利用科技实现花卉提质增效的企业之一。据该公司总经理段金辉介绍,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后,公司种植的“云秀”牌切花月季,由原来的一年种植4茬变为8茬,产量翻了一番。“云秀”牌切花月季花大色正,荣获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花”第一名,并获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

“公司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花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关系很大。”段金辉说,2018年至2019年,公司推广新技术应用面积535亩,实现“两减一增”,即减药46%、减肥50%、A级花率增41%,公司新增产值3555万元,实现利润675万元。

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月季盆花生产企业,据该公司位于宝峰镇基地的负责人介绍,在标准化花卉生产车间,实现每平方米产花260盆,亩产值约120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云南通过推广应用花卉生产新科技,让“云花”产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比如,“低纬高原地区的温室大棚+无土栽培高效种植技术”,仅2018年到2019年,就在云南推广27.5万亩,生产鲜切花152.1亿枝、盆花9120万盆,实现销售额156.5亿元。其中,新增销售额104.1亿元,新增利润24.9亿元,亩均增效超过9000元,带动11.57万余户花农增收。

科技推广  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尽管云南花卉种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质增效立竿见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云南花卉产业科技之路走得很顺畅。单从数字来看,2020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达190万亩,但应用科技种植的占比并不高,传统大棚、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依然较为普遍。

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从整体上看,云南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应用科技的硬件设施。在业内人士看来,制约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两点:一是作为前期投资较高的产业,走上科技生产之路,需要拥有充裕的资金做保障,而这恰恰是云南花卉企业的短板;二是“云花”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在新科技的应用上还存有较多顾虑。

“‘云花’走上科技之路无法一蹴而就,针对花企前期投入资金大的难题,科研院所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李绅崇以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位于宝峰镇的花卉示范基地举例说,种植槽可以用PVC代替金属,基质里的椰糠可以用蔗渣代替。这样一来,原本需要投入35万元建设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企业只需要投入25万元就能建成,两年左右就可收回前期投资成本。重要的是,要想更好地实现科技走出实验室应用到田间地头,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各类配套政策和资金补贴的加持。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云花如何走好科技发展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