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云南为极小物种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2021-10-14 09:42:30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江华)10月12日下午,“国家林草局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文忠、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理事长方震东做客COP15新闻中心,一起讨论“云南对极小物种群”保护提供的“中国方案”。

据方震东介绍,多年来,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坚持不断地从滇西北、藏东南及川西南横断山区引种收集我国高山、亚高山物种,开展野生花卉、药材、蔬菜、食用菌及香料等资源的保护及引种繁育研究。如今,植物园就地保护面积900余亩,就地保育620余种高等植物;迁地保护面积80亩,迁地保护中国横断山—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及中国境外植物300余种。   

在现场,方震东还介绍了几个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成功案例。如小叶栒子,它们红红的果实就像藏族人穿戴的红珊瑚,所以这种小叶栒子的品种名称,又叫做“红珊瑚”。它们果实的观赏期很长,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4月,有半年时间可以欣赏,特别适合做园林绿化的地被植物。小叶栒子最初是由方震东在1999年从西藏采来的种子,在苗圃培育了两三年以后,2002年移栽到植物园科普展览馆的周围。现在,这个植物品种通过驯化繁育,已经实现规模化育苗育种,每年生产2-3万株,且已经陆续应用在当地城市的公园、庭院绿化和矿山的植被生态恢复上。另外,其果实能为鸟类、兽类过冬提供食物,所以,园区内鸟类众多,每年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在这里举办“香格里拉冬季观鸟节”活动。

据悉,最近十年来,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00多个,系统调查极小种群植物80余种,较全面地掌握了调查植物受威胁状况;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共迁地保护61种10万余株,回归定植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6种3万余株。

在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同时,云南还对极小种群野生动物建立了人工跟踪、红外相机监测、视屏监控、无人机监测、遥感观测等多技术集成的监管和动态监测体系。

杨文忠则表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往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主要通过法律保障和宣传教育等途径实现的传统模式,推动物种多样性保护策略发生重大改变,使得极小种群物种脱离濒危状态途径有了可实现的途径。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出台意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由此上升到国家层面。杨文忠说:“现在国际上也认同了这个概念,可以说,云南的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称得上是物种保护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