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宝丰湿地”凭啥成为COP15室外项目?

2021-10-15 09:46:34  来源:云岭先锋网

COP15共设有两个室外展览展示项目,其中之一就是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宝丰湿地。本次大会期间,宝丰湿地向世界各地的参会人员展示了滇池保护治理和生物多样性取得的成果。14日下午,记者来到宝丰湿地,提前探访这颗即将为公众全面开放的“高原明珠”。

宝丰湿地占地面积1633.8亩,其中,生物多样性核心展示区286亩。宝丰湿地荟萃了许多云南本土植物、本土鱼类和本土禽类,集中展现了云南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也是昆明推进滇池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观鸟廊

宝丰湿地的建成,为动物们提供了草灌丛和林带等适宜它们的环境,苍鹭、白鹭、水稚等多种鸟类也在这里安家落户。

为了更好地观测这些鸟类,湿地还搭建了颇具特色的“观鸟廊”。

“无论是观鸟,还是远眺滇池、西山,观鸟廊都是一个极好的观测点。”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黄育红介绍,观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因此在观鸟廊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其周围种植了很多豆科和蔷薇科的植物,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源;另一方面,观鸟廊周围也种植了较为高大的乔木,起到隐蔽廊道的效果,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

沉水廊

除了观鸟廊,宝丰湿地内还有一处极富特色的廊道——沉水廊。

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的滥捕,许多年前,滇池中的不少鱼类已经濒临灭绝。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多种云南特有鱼种繁育的成功,不少鱼类有了重回滇池的基础,通过位于宝丰湿地内的深水廊道,这些鱼类的活动情况清晰可见。

“这是滇池金线鲃,这是中华倒刺鲃,这是云南光唇鱼……”通过沉水廊的玻璃,水中各类濒危鱼种畅游其中,而作为云南土著鱼种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已经跟它们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据杨君兴介绍,根据鱼类生活习性打造的沉水廊道,既可以让普通游客和这些濒危鱼类亲密接触,也能随时观测滇池的水质情况和鱼类的生活状态,可谓一举多得。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王学勇 郝亚鑫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