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大关:深挖本土红色资源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2021-11-15 10:58:53  来源:云岭先锋网

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关县坚持把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重温初心的生动教材,通过修缮升级出水源党性教育基地、编制大关历史红色读物等,让旧址成为“教室”,让史料成为教材,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制定红色路线,让体验教学有去处。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用好用活本地资源,制定出水源党性教育基地、罗占云将军广场、康富明故居等1线6点现场体验教育路线,并在各体验点配优配强解说员,积极探索“党性教育+”学习模式,把红色资源由“点”串成“线”,由“线”扩成“面”,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前言阵地,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前往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

在玉碗镇出水堰党性教育基地体验教学点,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图片上的人物、事件鲜活起来,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今天的重走出水堰堰渠及参观展厅,深刻的感受到了先辈们的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生活在今天幸福的我们,要铭记历史,感恩现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他们的伟大精神发扬下去,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一位参观完出水堰展厅的党员干部这样说道。

打造红色地标,让红色资源有看头。今年4月以来,对出水源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修缮升级,打造大关大关县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新地标。出水源党性教育基地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这一主题,分为展览馆和出水堰堰渠两部分。实地重走巍峨的堰渠,切身感受先辈的艰辛与毅力;参观壁画、展馆和聆听解说员讲述麻旺成、撒玉翠和马金花等先辈的红色故事,领略“难而不惧,苦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出水堰精神。

修葺一新的《出水源》展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以《出水堰》的动工修建、影响、传承发展为主线,展示图片47件、实物48件、壁画1件。一幅幅画卷、一件件实物,展现了大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改天换地悲壮史诗,书写了大关人民唯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豪情。自6月20日开馆以来,已接待110余家单位2624人次。

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史学习有声音。分级成立宣讲团,积极创新学习形式,紧扣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这一主题主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把身边红色资源与特色活动相结合,以“讲红色故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接“地气”、有温度的乡音,用小变化展示大发展,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将一个个红色故事送到山坡上、田间地头、民族村寨,让党的故事口口相传,让信仰的力量“声入人心”,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

傍晚时分的笔山社区居委会小广场上,60多岁的党员教师正为10多个孩子们讲“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秋婷”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被王秋婷甘为扶贫工作挥洒青春热血的为民情怀深深打动,个个脸上流露出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定神情。

录制红色视频,让大关历史有声有色。通过情景再现直观形象的方式,精心创作了《英雄引清泉》《乳娘》等文艺节目,用文艺形式宣讲大关历史。在大关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上演出后,扣人心弦的情景深受广大党员群众喜爱,目前在各党员活动室、校点等累计播放2000余次。

《英雄引清泉》再现了当时大关人民为了解决吃水难、灌溉难等问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发扬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用铁锤、钢钎乃至血肉之躯,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渠—出水堰。《乳娘》再现了从1942年开始,以及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的故事。

编制红色读物,让大关历史有图有话。结合大关历史和县情,编制了《大关县革命遗址通览》等4本书籍,让红色资源有了记忆载体。《大关县革命遗址通览》共收录革命遗址30个,其中县内23个、县外7个;《中国共产党大关历史》主要记录了1929年以来,党的组织在大关县境内从事的早期革命活动,以及大关县解放以来,大关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图文并茂的介绍,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详细的介绍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大关篇章。

 熊英 张喜彬(大关县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