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张经辰:用生命点燃革命火种

2021-11-23 15:17:56  来源:2021年第11期《金色时光》

1903年10月11日,张经辰出生于云南省盐兴县(今禄丰市),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张经辰自幼性情爽直,聪慧好学,深得长辈喜爱,全家节衣缩食供他读书。1917年,张经辰从琅井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恩师遇害 毅然踏上革命道路

1923年,张经辰在三叔张绍和的资助下到上海、南京补习功课,于次年考入南满医科大学。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张经辰逐渐认识到,医学不能救中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于是,他毅然放弃学医,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受北大校园浓厚的革命气氛感染,张经辰开始接触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25年,张经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禄丰籍共产党员,并得到李大钊的教诲和培养。同年,王德三、杨兰春(杨青田)、李鑫、王复生等云南旅京学生组织以“团结云南革命青年,砥砺训练,钻入社会的中心,作根本的、实际的改造”为宗旨的“云南革新社”(后更名为“新滇社”),张经辰积极响应并加入。北伐战争开始后,“新滇社”主要领导人南下广州,由张经辰担任“新滇社”北京支部负责人。

1926年,张经辰担任北大党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北大进步力量开展革命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打击,大批进步学生和革命志士被逮捕、杀害。1927年4月28日,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被敌人处以绞刑。噩耗传来,张经辰悲愤至极,他咬紧牙关发誓:“我要努力完成他们未尽的工作,替他们报仇!”由于在北京已难立足,组织决定让张经辰和杨一波等人前往上海,准备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做政治工作。不料,上海已陷入白色恐怖,张经辰等人设法与江苏省委和上海市委取得联系,转入地下工作。

为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从上海派一些青年党员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张经辰就是其中一员。1927年8月中旬,张经辰等人分批从上海浦东登船启程,经四五天航行到海参崴,再乘坐火车抵达莫斯科。起初,张经辰在中山大学学习军事。几个月后,经申请同意,转入东方大学学习政治理论。

学成归来 回滇领导革命工作

1928年,王德三到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向党中央反映了云南急需干部的情况。不久后,党中央决定让张经辰等一批同学提前回国工作。当张经辰了解到云南党的活动处境日益艰难、急需干部的情况后,便毅然要求回云南工作。1929年3月初,张经辰化名“仲仁”回到云南。1929年5月1日,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党中央的意见,决定由张经辰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部长。

张经辰回到云南时,党在云南的地下组织正处于危险境地。李鑫、杜涛、赵祚传等党的主要领导人相继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省。鉴于张经辰回国不久,尚未暴露,党组织决定让他留在昆明,代理省委书记(原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被迫转移),继续领导革命斗争。面对险恶的处境和神圣的使命,张经辰勇挑重担,与敌人展开机智英勇的较量。他负责编辑党的宣传刊物《斗争》,勇敢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表现出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省委决定在陆良县组织武装暴动,并两次派张经辰到陆良部署和检查准备工作。1930年春,云南省委机关多处被破坏,张经辰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陆良县三岔河、旧州等地指导工作,并于7月4日发起武装暴动。由于经验不足,武装暴动未获成功。但这次斗争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影响甚广,为云南地方党组织早期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英勇就义 为救国救民真理献身

1930年秋,张经辰代表云南省委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上级党组织考虑到云南形势日趋严峻,建议张经辰不要回云南,但为了尽快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他不顾个人安危,几经周折返回云南,完成了护送文件和活动经费的任务。1930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张经辰不幸被捕。同年12月31日,张经辰和王德三、李国柱、吴澄在昆明西郊英勇就义,年仅27岁。

“张经辰生前曾立下宏愿,要寻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为之献身。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誓言。”张经辰烈士“归园”解说员动情地说。“张经辰赤胆忠心,出生入死,为宣传马列主义、唤醒工农群众、发展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无私无畏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前来参加学习活动的禄丰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林永刚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我受益匪浅、备受鼓舞,更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历程,是勇气、智慧和力量成就的一百年,更是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一百年。”

近年来,禄丰市琅井村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依托张经辰烈士故居、“归园”等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品牌。先后完成张经辰烈士铜像、纪念广场、故居修缮等建设,并收集整理了张经辰的照片和重要影视资料等。据琅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勇介绍,琅井村还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旅游传播合作社,为前来当地观光和开展缅怀烈士活动的单位和游客提供讲解、会议、餐饮等服务。随着琅井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不仅带动豆腐、荷包豆等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和餐饮业发展,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张经辰生命点燃革命火种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