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策划  >  正文

“跳”出前途、“雕”出未来……云南人有更方便更充分的就业

2022-03-14 11:28:14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3期

原标题:党建引领促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让更多乡亲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方便更充分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践行为民初心,云南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出台系列政策、制定多项措施、开展各类助就业行动。尤其是2020年以来,统筹兼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云南在促就业这份民生考卷上,写下了负重前行、担当履职的庄重承诺;写下了创新开拓、拿出“硬招”的主动作为,以稳规模、提质量、兜底线为目标,在温暖的春天,不断砥砺前行。

稳规模 促全省就业大局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云南人社部门以党建为引领,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就业规模实现了明显突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8.19万人,超额完成当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500万人的目标,这是云南人社部门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2022年春节刚过,怒江州外出务工人员踏上返岗专列

连续亮出实招

2022年2月9日上午9时,来自巍山县的600名务工人员集中乘坐大理至广东务工专列,前往广东务工。

其实,务工人员对乘坐专列去务工已不陌生。云南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帮助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在云南各地人社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包车、包机、专列”送务工人员返岗活动连续开展了多年。

近年来,为了切实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云南省人社部门积极行动,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研究制定“稳就业”政策措施。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多项行动,用实实在在的硬招,促进稳定就业。

——针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未来5年云南省实施的19条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目前云南省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部门较多,各部门设置的标准、条件、要求、程序、资金来源不统一等问题,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草拟了省级层面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并按照省领导要求,联合林草、财政、自然资源、乡村振兴、交通运输、水利等7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云南省促进乡村振兴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

——针对求职者希望减轻求职负担和成本的诉求,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求职体检结果互认的通知》。

……

据统计,2021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研究出台了稳定和扩大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就业帮扶等10余份政策文件,并切实保证政策落实落地,为稳就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稳定务工人员就业,在人社部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一项项行动持续推进:

——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积极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人社部门党员干部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期间奔赴外省企业,协调各方力量,内外联动稳岗留工。

——利用岁末年初春节过节的时机,在人社部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各地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大排查、大走访、大推送、大宣传、大输送“五个一”活动。

——为确保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开展搬迁群众“零就业家庭”限时

动态清零行动。

……

“虽然2021年以来云南稳就业保就业任务非常繁重,但全省就业工作继续保持了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云南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稳住市场主体

“我们公司400多名员工目前有序上岗,公司平稳运营。”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还好当年就享受了国家稳岗返还政策,获得了省人社部门及时发放的稳岗返还资金26万余元,帮助公司有序复工复产,员工平稳返岗。2021年,公司同样按政策享受了相关稳岗返还资金6万余元,这些举措对企业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昆明重工只是云南稳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保持就业大局平稳,云南人社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相关要求,把稳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

这两年,云南省通过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作用,有力促进和稳定了就业。“2020年,我们为4.26万户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1年推出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即不需要承办单位去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可由人社部门直接将返还金额打入企业账户)服务后,仅3个月时间,全省公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5.23万户,稳定职工岗位157.84万人。

除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为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稳定就业,从2015年起,实施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从3%下降到1%,2017年至今,云南继续执行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通过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年累计为单位和个人减轻22.64亿元缴费负担。同时,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力度,全年审核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8亿元,既稳住了企业又保住了岗位。

“护航”重点县

昭通市、曲靖市是云南省劳务输出大市,两市80%的农村劳动力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和发展。近年来,昭通市、曲靖市主要领导每年在春节期间都要亲自率领市四套班子领导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采取包高铁专列、大巴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出务工人员赴浙江、广东、上海等地返岗务工。2月6日至12日期间,镇雄县采取每天一列高铁专列、每天30辆以上客运大巴成建制集中输出4.2万人以上,目前已输出省外40万人以上。

福贡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党总支副书记坡相夺为了帮助村民致富,于2018年带领金秀谷村41位村民前往广东省珠海市务工。为让村民能在珠海安心上班,坡相夺主动放弃个人务工机会,专门服务村民。他每天奔走于村民务工的企业,为不识字的村民调岗、送生病的村民去医院……村民终于安稳下来,实现务工增收。2022年,又有213名乡亲要跟着他去珠海务工。

在云南,像坡相夺这样的党员干部还很多,在他们的带领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务工增收。

对于外出务工有一定困难的地区,云南人社部门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进行重点帮扶,采取有针对性精准施策,为帮扶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一路“护航”。

怒江州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出台《怒江州2022年党建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十条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村(社区)“两委”干部离岗带队到省外务工,在群众务工就业集中的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分别成立新时代职工之家,同步成立党支部或党总支,隶属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管理,一个企业务工人员中党员人数超过3名的成立党支部,驻厂跟班的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村干部带队驻厂服务,为务工群众提供稳岗服务等方式,让农村劳动力平稳就业,顺利实现增收。据怒江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建林介绍,2021年,怒江州约有4.1万人农村劳动力到省外务工就业,转移农村党员就业4381人,很多党员成了“领头雁”,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除了关注重点县,云南还对边境县进行重点支持,促进边境县劳动力稳定就业。

河口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口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当地人社部门为帮助该企业稳岗,2020年共计减免5.9万余元失业保险金,2021年给予稳岗返还资金1.9万余元。这些及时返还的稳岗资金,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上,惠及职工超过500人,有效保证了企业正常运转,减少企业裁员,最大限度稳岗留工。

“2021年我们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对27个脱贫重点帮扶县每县倾斜投入400万元,对25个边境县给予‘二次疫情影响地区’补助2000万元。”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资金支持,为稳定云南重点帮扶县、边境县就业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21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90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37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page]$

提质量 让务工者钱袋子鼓起来

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持续增加务工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云南人社部门坚持以增加务工收入为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以党建引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群众增收。

多措并举  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

2022年1月11日至15日,上海市普陀区人社局联合上海4家人力资源公司来到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就共同开展“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劳务协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最终,普陀区4家人力资源企业与鲁甸县、巧家县人社部门确定建立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合作关系。

西盟佤族歌舞演出入围“全国100个知名劳务品牌”

据了解,为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质量,云南人社部门推动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分别与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签订劳务协作、劳动保障监察合作等合作协议,实现滇沪双方人社部门省市级层面、云南州市与上海对口区层面、云南县级与上海市对口街道层面经常性对接。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怒江州、昭通市分别与广东省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建立了劳务协作帮扶机制,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实现订单、定向、定岗转移就业。”

同时,云南人社部门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中,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机构、劳务派遣机构、培训机构、劳务经纪人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这几年,看到村民外出务工挣到钱,家里盖起新房、买了车,我也很想外出务工,但又害怕上当受骗或者被老板克扣工钱。”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某村村民杨小高说。

1988年出生的杨小高一直在家务农,每天与土地打交道,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农闲时也会在家附近打零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后来,经过党组织帮助对接,杨小高夫妻俩找到云南源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海波。根据杨小高夫妇的实际情况,袁海波把他们安排到义乌一服装厂工作,厂里还给他俩安排了一间卧室。

“在服装厂上班很满意,现在我每月有8000多元工资,我媳妇月工资也有五六千元。”杨小高说。

多措并举,云南人社部门还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用工岗位的信息监测共享和精准匹配,及时有效开展横向、纵向劳动力资源余缺调剂,引导全省农村劳动力到高附加值、高薪行业,到省外、滇中发达地区,向更稳定、更长期和非公益性岗位等转移就业。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通过余缺调剂机制,帮扶19448人实现就业。

突出优势  打造知名劳务品牌

近年来,云南人社部门通过大力创建培育知名劳务品牌,有力推动了劳务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对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云南的巍山乡厨、丘北纺织工、剑川木雕、鹤庆银匠、西盟佤族歌舞者5个品牌入围“全国100个知名劳务品牌”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名。

在巍山古城小吃街,古色古香的昆师傅饭庄颇具特色,这家饭庄的负责人是在餐饮行业坚守了20多年的“云南民厨大师”杨昆华。多年来,杨昆华不仅对南诏国宫廷菜网油焦肝进行了复原传承,还创作了糟椒酸辣里脊等一系列云南名菜。

相对于个人在菜品方面的创新和成就,更让杨昆华感到欣慰的是,他培养的众多弟子也逐渐成长起来。“我在县职高任教、在美食文化创业园担任导师,同时也为从昆师傅饭庄走出去的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助。”杨昆华说。

同样位于巍山古城的良记小厨负责人陈家良就是杨昆华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说:“我跟昆师傅学到了不少巍山小吃的制作手艺,后来又多次参加了相关部门组织举办的技能提升培训,手艺提升不少。”

巍山县能出现杨昆华、陈家良等一批小有名气的厨师,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巍山乡厨”,正是巍山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对巍山乡厨和小吃产业发展重视的结果。为推动巍山县小吃产业健康发展,巍山县专门成立县小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统计数据显示,巍山县内从事餐饮、小吃、食品物流共2161户,从业人员6506人;县外从事餐饮业约724户,从业人员3620人,带动相关行业近30亿元的产值。

楚雄绣娘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云南劳务品牌不仅在本地做出了特色,还将产业延伸到了沿海一带,“丘北纺织工”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8年,丘北县天星乡的张朝兵远赴浙江省嘉兴市务工,从事毛衫套口加工行业。经过多年打拼,掌握一技之长的张朝兵看准时机走上创业之路。

“我们丘北县去浙江省嘉兴市务工的老乡很多,纺织技术都很好,于是就想把大家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张朝兵说。丘北县还专门成立嘉兴市洪合镇云南流动党支部,并由张朝兵任党支部书记。如今,在张朝兵带动下,多名丘北籍纺织工在嘉兴创业,同时吸引丘北县1.3万余人来到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发展毛衫加工产业,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树立了丘北纺织工的品牌形象。

“昭阳建筑工”“临沧保姆”“楚雄绣娘”……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劳务品牌已达到一定的务工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增加收入。据统计,目前云南已形成劳务品牌50多个,带动就业24.96万人。

狠抓培训  提高技能促增收

围绕城乡劳动力技能提升目标,云南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为他们实现稳岗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昭通市鲁甸县龙树镇塘房村村民罗兴尧就是受益者之一。早些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罗兴尧高中毕业就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最初月工资不到2000元,远低于其他技能娴熟的工友。

2020年,罗兴尧回到家乡昭通市鲁甸县,正好遇到村党总支组织村民参加人社部门举办的挖掘机操作免费培训,罗兴尧迅速报名,并积极参加培训。

“通过一个月的严格培训,我熟练掌握了挖掘机操作技术。”罗兴尧说,后来他被一家公司聘为项目负责人,现在每月工资有7000多元。

昭通市人多地少,产业发展不均衡,属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为此,昭通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引进市外、省外优质职业培训机构,鼓励技工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培训等方式,促进城乡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近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采取定岗、订单式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和易地搬迁人员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培训意愿,科学设置培训的项目、班次、时长,使培训项目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契合、与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相统一、与群众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望相适应。”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22年1月底,全省共组织在岗农民工培训12.22万人次,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8.9万人次,脱贫人口培训33.7万人次,为提高务工人员技能,促进其增收,发挥出积极作用。

$[page]$

兜底线 让重点群体就业有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近年来,云南人社系统党组织坚持就业“兜底线”,筑平台、找路子、促创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民生保障。

搭建平台留下来

“毕业3年多,我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的硕士生,转变为一名面向基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的基层干部,在基层的沃土上贡献青春力量、实现成长蜕变。”云南大学2018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毕业生韩雨伦应母校邀请,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她担任丽江市财政局驻永胜县光华乡水井村工作队队员时的感悟。

硕士毕业后,韩雨伦作为云南省委组织部招录的定向选调生,到丽江市财政局工作。参加工作半年后,2019年4月,她被派驻到单位的挂钩点永胜县光华乡水井村委会,驻村参与扶贫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井村7个村民小组全部脱贫,村里道路全部硬化,住房也进行了修缮加固,村里还发展起了由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的现代农业,而她也得到锤炼和成长。

剑川木雕制作入围“全国100个知名劳务品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云南需要各类人才。为此,云南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2022年的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乡镇专设了乡村振兴岗位,为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大学生提供了成长机会。

“2022年,云南省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2万人,就业需求量持续增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农民工工作处负责人表示,为给高校毕业生找到好的就业路,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全省新增市场主体50万户,这将有效拓宽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同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2022年还启动了“百万见习计划”,云南每年有1万多名大学生参与见习计划。据了解,大学生在见习期间不签订劳动合同,由政府出钱、用人单位出岗,过渡就业,给企业一个选择过渡期。从见习3个月起到一年之间,可在任何时段与见习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用创业来促进就业也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途径。近日,云南省发改委牵头召开了针对大学生的双创会,内容包括降低融资成本门槛,增加创业宽容度。

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这个优质群体的就业工作当作人才工作来抓,努力推动他们在滇就业创业。如2021年度,针对其中2608位离校未就业研究生,人社部门通过一对一的精准服务、贴心服务、温暖服务,为他们分析云南未来的发展潜力,让大部分人都留了下来。截至2021年底,人社部门以“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为抓手,开展“一对一”联系服务工作,全省7万余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6.09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把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云南就业。

助力增收送出去

2月8日,会泽县举行大型欢送会,5316名农村劳动力踏上就业新征程。“我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务工已有七八年,前几年工资不太高,最近三四年有所上涨,每月收入平均在6000元左右,自己也能存下点钱。我们非常感谢政府用专车免费接送我们,不但把我们送到目的地,还补贴吃住费用。”会泽县外出务工人员崔粉吉高兴地说。

会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顾光灿介绍说,一直以来,会泽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在黄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立了6个转移就业工作组。为稳定农民工就业,政府还在会泽籍员工多的地方设立了10个驻外党支部。同时,依托会泽商会、会泽米商、会泽牛人、会泽家政等劳务品牌建立了16个党支部。“有了这些基础,我们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宣传发动、组织动员、技能培训、组织输出、跟踪服务、返乡创业的全流程服务,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据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明生介绍,2022年,曲靖市抢抓企业大规模招用工窗口机遇期,把握群众集中外出务工的关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2月17日,全市累计转移200.9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3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7.87万人。

保山市利用年末岁尾农村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在村(社区)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暨“红色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活动期间累计召开返乡务工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座谈会暨“红色劳务”现场招聘会485场次,“红色劳务”专场招聘会7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7500个。

“云南民厨大师”杨昆华开展厨艺培训

全省各地抓住春节前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通过开展培训等,力求做到适龄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确保脱贫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切实做到了“兜底线”。

精细服务稳就业

2020年7月16日,会泽县奋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暨挂牌仪式,进驻钟屏街道扶贫车间。次年3月,易地扶贫搬迁至钟屏街道居住的王治飞到奋精电子扶贫车间上班,现在每月计件收入在3000元以上。

29岁的王治飞是两个小学生的妈妈。起初,她也曾经为搬迁后的生活担忧。搬到新家后,她发现学校离家仅6分钟的路程,孩子上学非常方便,离学校不远处就是她的上班地点。上学、上班基本在15分钟路程内,这让王治飞一家非常安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今年她丈夫还获得去东莞一家塑料厂务工的机会。“大年初八,我丈夫就外出务工了,每月工资6000元,还包吃住。”对于现在的生活,王治飞很满意。

顾光灿说,为对搬迁劳动力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会泽县建立了“街道+社区+园区+楼栋+住户”5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了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社区创业服务站、园区就业服务点、就业信息员4支专业化队伍。目前,会泽县在万人以上安置区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2个,800人以上的安置点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站8个,在21个园区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点。

“针对无法远行的劳动力,我们与就业中心、中介机构、产业基地以及帮扶车间一起共享供需信息,为上班出行开通绿色公交专线,有序组织群众到会泽县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电子产业园区和草莓基地、石榴基地务工。”顾光灿说,王治飞就属于上楼睡觉、下楼务工的案例,这对群众来说十分便利。

据了解,除了搬迁群众,全省各级人社部门聚焦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去产能职工及困难企业职工、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长江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通过走访摸底、职业指导和精准服务等措施,帮助有就业需求的重点帮扶对象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援助政策,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切实兜牢就业底线。

$[page]$

增活力 “双创”为就业开辟新路径

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进创业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有效举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创业创新需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推动“双创”,让创业创新成为扩大就业的新路径。

培厚创业沃土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边疆人民送来好政策,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朴实而又灿烂笑容的姑娘,是普洱市西盟县中课镇的“90后”佤族姑娘叶冲。年少时,叶冲也曾跟村民们一起外出务工,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收入并不高。2015年,怀揣梦想,叶冲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售卖佤族风味凉拌小吃入手,靠着村民们口口相传,叶冲和丈夫创办的“夫妻店”越来越红火。“我们腌制的牛皮、豆腐、鸡脚等,看似只是原材料与油、盐、酱、醋的简单结合,其中还是有很多学问呢。”叶冲说,以前她只是听老一辈讲过制作工艺,后来当地党组织和人社部门送她去县里参加培训,让她学习到不少食品制作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参加有关电商方面的培训,又让她的产品打开了线上销路。2020年,叶冲的生意越来越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被提上了日程。“2021年10月,我拿到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用这笔资金开发了自己的品牌——‘瓦辣’。”叶冲说,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的扶持下,“瓦辣”产品年销售额达500万元。“是党组织的引领让我创业成功,我也很想早日加入党组织,更好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2月1日,叶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无论是边境县西盟,还是省会城市昆明,云南通过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就业者变身创业者。2020年,何思瑞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市西山区开了一家便利店,因货款积压一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2021年,何思瑞到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就业创业证时,被告知可以办理创业担保贷款,提交资料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拿到了20万元的贷款。何思瑞说:“这笔贷款简直是雪中送炭,原来我以为创业之路要中断了,现在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让我更有信心把事业做大。”

两位创业者的经历在云南并不是个例。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贷款贴息政策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云南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切实把群众创业的源头资金保障好、发到位。据统计,2021年,云南省“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发放4.3万笔、77.39亿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共发放176笔、金额4.25亿元,相比全国贷款发放金额普遍下降的态势,云南实现了14.48%的逆向增长,2021年度新增贷款发放金额居全国第三。为了提升创业担保贷款管理质效,云南筹措下达中央和省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18.22亿元,资金总量居全国第1位,切实减轻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压力。同时,云南还从积极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实施大学生创业重点帮扶、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着手,进一步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企业创新

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和脊梁,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从而也能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近年来,云南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位于禄丰市碧城镇的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就从中受益,并实现高速发展。

“锦润数控成立于2010年8月,是一家以数控机床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峰表示,公司成立伊始,就同步成立了党组织,在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通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先锋岗”等,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

“在上级党组织的引领下,在公司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6项。作为全国较大的铣床生产基地,年产铣床2.5万台,铣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张峰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还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为了提升云南数控机床产业的聚集效应,2017年,锦润数控开始引入上下游企业,筹建产业孵化园,2021年“禄丰数控产业创业孵化园”正式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孵化企业44家。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为6.2亿元,2021年达11.3亿元,为社会解决就业2000余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变量。云南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全国领先的制种育种基地,种业的振兴不仅是云南农业科技的振兴,同样也事关全局,而这其中离不开园区和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县,有着“天然温室”的美誉,非常适宜麦类作物和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的繁殖和生产。作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1995年起,就开始开发、引进国内外十字花科蔬菜优良品种,在元谋进行制种繁种工作。“我们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并重视科研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该公司总经理杨长楷介绍,2019年,以公司为主体承建和运营,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正式成立,不但直接带动当地2200人就业,还提出以打造云南种业“硅谷”为目标,努力构建良种育繁推一体中心。

“双创”带动就业

在各项政策的帮助下,2021年云南省共扶持重点群体8.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4.05万人,平均每扶持一人创业可带动就业2.83人。与此同时,通过对企业的扶持也推动了企业创新,甚至从一家企业带动发展出一个产业群体,增加了更多的市场主体,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从而为促进全省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玉溪梁六花卉专业合作社社长郭启洪有20多年创业经验。2001年,郭启洪用务工多年赚来的辛苦钱尝试种植康乃馨,结果亏损了。2003年,他重整旗鼓,借钱种植非洲菊,又亏损了……经过反复摸索,郭启洪自创了在当地种好非洲菊的制胜“功夫”,并在2007年成立梁六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带领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梁王坝社区的居民一起种植。

“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亩,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也于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郭启洪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社的花卉种植、加工带动高仓以及周边研和、洛河等乡镇1000多名居民就业,让当地的农村闲散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

朱红青成立公司发展蔬菜产业。郝亚鑫 摄

2012年,朱红青注册成立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要求,种植上海青、油麦菜等绿叶菜,“七彩泰兴”牌蔬菜也于2019年、2021年获得“云南省10大名菜”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我们探索了成功模式,更要努力带动其他党员、群众一起致富。”朱红青介绍说,2015年,依托母公司,泰兴特色农业科技创业园正式成立,以发展高原特色蔬菜种植为主导,从培育引导、示范带动、创业扶持和服务管理四方面入手,力促创业者在乡村振兴中成长成才、带头创业、带民脱贫、率先致富。经过近7年的发展,创业园的入驻企业已有134户,其中71户在孵企业、63户孵出企业,仅2021年一年,园区入驻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及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2人,实现劳务收入3000多万元。

$[page]$

保权益 为务工者撑起“保护伞”

云南高度重视劳动者特别是外出务工者的权益保护,把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作为底线任务,扭住关键节点,强化全链条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基础更加扎实、劳动权益保障越来越好,让务工者安心舒心,为稳就业提供坚强后盾。

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工会慰问一线农民工

建立“服务之家”

云南省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省外务工就业,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86.4万人。随着在外务工人员的增多,云南各级人社部门结合实际,建立了148个驻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通过组织对接当地人社部门和用工企业。工作站一方面积极收集用工缺工情况,另一方面为需要维权和法律援助的务工人员提供帮助,架起用工企业与外出务工人员之间的桥梁,为云南籍员工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

2月14日,628名怒江州返岗务工人员乘坐“怒江州返岗专列”,满载希望从云南昆明驶向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省珠海市。泸水市洛本卓乡托拖村村民香贵才是第一次赴省外务工,虽然略微有些紧张,但当地人社部门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对自己的务工之路信心满满。“工作是人社部门帮我对接的,这次外出的车票也是他们帮我免费预定的,他们还给我送了一个装着食品和红围脖的‘福袋’,我今年肯定能红红火火。”香贵才说,以前他在家务农,虽然家里已脱贫,但生活并不富裕。2022年,在泸水市人社局驻珠海市劳务服务工作站站长蒋学平的宣传动员下,他决定和儿子一起到珠海务工。

动员香贵才外出务工的蒋学平,在2018年工作站成立伊始,就长期驻扎在珠海市。3年多来,他对接了50多家企业,转移劳动力达几千人次。“前期我们已经和企业对接好了岗位需求,主要是去珠海市的电子厂、五金厂、玩具厂等企业,薪资待遇在4500元/月以上。”蒋学平介绍说,近年来,人社部门一边加强珠海工作站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一边积极协调各地企业、部门单位、乡镇及站所,形成多方高效联动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助推劳务输出健康有序进行。

永善县驻杭州市劳务服务工作站同样也成立于2018年,据该工作站站长、永善县在浙江流动党员党总支书记王登玉介绍,永善县有约5.3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党员有400多名,杭州同样集中了大量的永善籍务工人员。建立工作站之后,“有难事,找党组织,找工作站”成为当地务工人员的共识。2019年11月,王登玉接到了永善县务基镇青龙村村民老陈的电话,他妻子在无锡一家水泥厂工作时,左脚被机械严重砸伤住院,水泥厂负责人只垫付了前期医药费,就没有了后续。“工作站一定要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王登玉放下电话就到工厂了解情况,并在当地人社部门和专业律师协助下,帮助老陈一家获得了10万余元的赔付。“王书记不仅帮我们讨回了工伤赔偿,还帮我们讨回了尊严!”老陈激动地说。

统计数据显示,该工作站成立以来,共帮助务工人员协调处理劳务纠纷和工伤事故150余起,涉及劳务费800余万元,争取协调42万元慰问金救助困难务工人员1358人。

保障工资支付

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一直都是岁末年初社会关注的热点。

2021年11月8日,昆明市根治欠薪农民工工资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得到消息,昆明市晋宁区的水云城项目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昆明市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等多个单位组成的解决水云城项目欠薪线索工作专班,并在第一时间就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现场督办指导,约谈施工单位。经市、区多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于2021年12月31日前,将被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全部支付到位。

乘坐高铁到广东务工

同时,水云城项目总承包单位山河建设集团被晋宁区人社局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该单位都将依法依规被予以限制。

“2021年,云南共把38家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相关部门将对这些失信企业和行为进行联合惩戒。”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何亚宁介绍说,近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十分重视,云南38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也反映出云南加大惩治力度,对恶意欠薪犯罪实行零容忍的决心。

“近年来,云南各地人社部门对农民工反映工资拖欠的举报投诉、网络舆情做到了有诉必办、有案必查。”何亚宁表示,目前,共有线上、线下15个渠道供农民工反馈欠薪问题,确保农民工维权“有门”。同时,接到举报后,各地人社部门会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并联合多部门及时处理欠薪问题,化解矛盾。

2021年11月初至2022年春节前,云南人社部门在全省开展了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共检查单位1.78万户,检查在建项目3328个,帮助6893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及赔偿金6312.77万元。

做实仲裁调解

为解决务工人员与企业间发生的争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专项工作,通过“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报酬争议。

2021年,云南省评选出了第一批“3个金牌”名单,分别为100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0个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10个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盘龙区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调处中心就是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之一。

2021年11月25日,小鲁把写着“热情服务,廉明高效,秉公执法,维权楷模”的锦旗,送到了昆明市盘龙区和谐劳动关系一站式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原来,2021年4月,小鲁入职了昆明一家公司,工作期间他并未与该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当年11月下旬这家公司无理由辞退了他,他随即向调处中心寻求帮助。从申请仲裁立案到构建维权绿色通道,从立足双方需求点谈话到有效调解结案,调处中心在较短时间内,成功调解了该起案件,这才出现小鲁送锦旗的温暖一幕。

盘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构建人社、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为一体的劳动争议联动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做实调解工作。”

保障工作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新业态不断崛起,新业态企业吸纳的就业者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2021年云南省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从指导和督促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协同工作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落实措施,让全省约70万从业人员受益。《实施意见》出台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会同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多部门对在滇重点新业态企业开展联合行政指导,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在省内选树典型,发挥其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中的示范作用,云南将全面、持续提升云南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水平。

本刊记者 杨建乐 杨旭东 谭江华 王学勇 邹鹏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