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节约粮食要从一顿饭一粒粮做起

2021-09-17 18:22:33  来源:云岭先锋网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纵观中国古代史,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粮食饥荒,这启示我们,对待粮食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呵护与珍惜。如今,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许多人因此忘记了饥荒,粮食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多数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笔者认为,节约粮食,必须要从小做起,从一顿饭一粒粮做起。

通过思想教育,提高节约粮食的认识。首先,要在思想上植入节约的意识,行动上要养成节约粮食的自觉习惯。一个人的奢华,一次浪费,看似是小事、是自己的事,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和弥漫成社会风气。其次,要搞好传统美德的传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井冈山时期,按照规定,毛泽东同志晚上点灯可用三根灯芯,但为了省油,他坚持只点一根。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的4天时间里,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行程1000多公里,日夜兼程,在火车上吃了5顿饭。一根灯芯照亮革命伟大征程,火车上的5顿饭也折射出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再次,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人。广大的党员干部、公务员群体不能因吃“皇粮”,花费都是“公家账”,而滋生“看客心理”和“无关心态”,开展工作经费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要厉行节约,自觉杜绝饮食浪费。此外,厘清“奋斗”和“艰苦”的关系,厉行节约不是当“苦行僧”,而是提倡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夯基固本的要事、事关发展的大事、解难纾困的实事上,让艰苦奋斗的意识深入人心。

通过制度管控,营造节约粮食的环境。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首先,要制定好制度标准和执行的具体细则,明确什么是节约什么是浪费。其次,要开展监督的“实举措”,通过检查发现浪费粮食的人和事,及时进行纠正。针对普遍性的浪费问题,先通过管理强制纠正,再依靠人的自觉培养风气,最后形成自动化的无意识行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工作,不能一刀切要根据行业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采取不同的形式不等不靠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管理措施办法扎实有效。要“紧”在决策计划的源头上,加强经费的筹划管理要把宝贵资金投向事关发展建设的根本大事上;要“紧”在工作过程的管控上,优化资源配置,严格预算管理,坚持精打细算,实施常态监督,强化刚性约束,对使用的过程和结果要有质效评估,搞好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全流程管控;要“紧”在财经纪律的执行上,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强督导和监管,切实做到浪费有人管、结果有人问、责任有人担,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不浪费一点点的资源。

通过奖惩约束,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要立起节约粮食的意识与习惯,必须采取严格的社会奖惩,先把浪费粮食的陋习改变,再慢慢立起和养成节约粮食好习惯。只有对粮食发自内心和情感深处的珍惜,才能有思想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自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些年来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十分的惊人,其背后是重虚荣、讲攀比的“面子文化”,也有着忽视环境和资源的不当认识,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等。勤俭节约可以消解和克制人内心的欲望,减少外物的刺激需求,通过淡泊节制、勤勉有为来修身养性,从而磨砺人的意志,提升内在道德修养。各级各部门都应增强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意识,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时刻绷紧这根弦: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狠刹奢靡之风,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推动节约粮食和勤俭作风成为社会的风尚和常态。

张春蓉(洱源县检验检测院)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