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深山里的“绿色银行”

2022-04-20 17:23:44  来源:云岭先锋网

威信县具有方竹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阵阵春雨过后,春笋争先冒头。昭通市威信县的56.2万亩方竹正蓄势待发,待秋后一鸣惊人。

2019年,威信县委、县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型三化”和“三张牌”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培育"1+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其中,"1"即指方竹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方竹产业作为威信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把满山苍翠、茂林修竹变成了深山里的“绿色银行”,做成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事业。

被雨中“滋润”后的竹叶

党员带头 干起家门口的事业

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村民小组农民党员王兴江是威信县第一批种竹人。2008年,王兴江退伍回村,发现村里冷清了、地也荒了。麟凤镇属高寒山区,多林地,少耕地。地里刨不出吃食,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守着荒山贫地。

因威信多雨,村里的留守儿童常常踩着泥泞的路,一路“溜”到7公里外的斑鸠小学,带着一屁股冰冷的泥水在教室坐一天。这让王兴江心疼不已,他想,能不能在村里发展产业,让年轻人回村,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王兴江在查看方竹的长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兴江在盐津县看到竹农采收方竹笋,1平米的竹林采收了38根竹笋。这点醒了王兴江一直探索的“家门口的事业”。王兴江立即请来竹农、技术人员到麟凤镇对土壤、水质等进行测评,得出结论:麟凤镇十分适合种植方竹。王兴江又到省内外多地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方竹笋因秋后发笋,错峰上市,市场销路很好。

2014年,王兴江成立威信兴驰种养殖合作社,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试种方竹和筇竹,如今,方竹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承包经营管理天然筇竹1000多亩,被纳入万亩省级方竹产业基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带动132户500多人。合作社每年以100元每亩的租金付给农户,收益的20%作为入股农户分红资金、5%作为村集体公益资金。合作社每年带动3000人次务工,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10元,每年工资支出100多万元。

方竹抚育管理周期长,3至5年投产,6至8年盛产。2021年,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桶金”。亩产竹笋300公斤,总产值70多万元。“等到盛产期后,亩产竹笋能达到600多公斤。”王兴江信心满满地说。

“家门口的事业”干起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自从我们把竹基地干起来后,村里有20多户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来跟着干。”王兴江说。

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的技术人员(左)与王兴江探讨方竹的管护

64岁的王祖容坐在漂亮的两层小洋房里,算了笔账:家里的60多亩土地以前种玉米和洋芋,一年到头刚够吃饱饭。而流转给合作社后,每年土地租金有6000多元。她平时有空就去竹基地务工,一年务工费2万多元,以后每年还有分红。6年来,保守估算,王祖容靠竹产业净收入18万余元。王祖容在外务工的女儿女婿也回来了,打算留在家里,跟着王兴江一起发展竹产业。

科学生产 实现高产优质的蜕变

“去看看我们的万亩方竹产业基地吧。”王兴江盛情邀请。

万亩方竹产业基地位于麟凤镇海拔1300米左右的山间。方竹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重要笋、材两用竹种,被誉为“竹类之冠”,秋季发笋,对气温和湿度反映敏感,最适宜在海拔1300米至1600米的山区生长。

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的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管护方竹

天下着毛毛雨,竹林深处,浓雾绵密得化不开。已是深春,气温只有6度。山上没有信号,鲜有人至。“黄工!”王兴江朝着竹林喊。“哎!”密林深处传来一声回应。山林里的对话成了引路的“信号”。

黄工名黄维,是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的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党员。密林里,黄维弓着腰,专注地在竹林中来回踱步,衣帽被雨雾浸湿而不自知。他正在测算立竹密度、郁闭度、土壤肥度。测量结束,黄维告诉王兴江:“方竹下个月就要进入管护期了,要提前组织人做准备。”

黄维介绍,威信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山区占90%以上。山区群众历来就有栽竹习惯,但都是散植、懒种,群众不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粗放,导致竹材笋质品质低、产量低、销售不畅,严重制约着威信县方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黄维在竹林测量

“我从小在竹林里长大,一直以为竹子是懒作物,从来不管护。后来经过技术人员指导,才知道竹子也要进行科学培育。”王兴江说。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发展竹产业,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核心。2020年12月,威信县聘请中国林科院林学博士后、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董文渊教授担任威信县方竹产业发展总顾问。董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在全县推广混生竹生态高效培育技术,指导竹农提升低效林改造和抚育管理技术。

依托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昭通市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科技支持,威信县搭建起新科技引进和运用平台,大力推广科技,为方竹产业经营人员、竹农进行技术培训。县林业和草原局组建技术服务工作组,派36名技术员驻点10个乡镇进行技术指导。

通过实施生态高效培育技术,把竹生长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竹材笋质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蜕变。

黄维随手从路边扯起一根野生竹笋,又从竹基地里随机折一根经过科学培育的竹笋,两者一对比,野生竹笋地径不到0.5厘米,而经过科学培育的竹笋地径可达2厘米。“野生竹笋亩产量不到50公斤,而经过科学培育的竹笋亩产量最多可达600公斤。”黄维说。

政府搭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统计,威信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56.2万亩,24种竹种资源,10个乡镇全覆盖。建成万亩省级方竹产业基地1个,5000亩市级方竹产业基地1个,1000亩县级方竹产业基地10个。2021年,部分基地开始投产,共采收竹笋1万吨,产值0.9亿元。预计到2023年,全县竹资源面积达100万亩,约占威信县国土面积的50%。

发展产业,政策是保障,资金是关键。政府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竹农给予苗木及栽种补助、地块补助、管护补助等补助,并设立管护奖励、基地建设奖励等,鼓励大力发展竹产业。2016年来,全县投入方竹产业发展资金7502万元,投入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易迁三块地补助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共计6亿余元。

鲜笋

目前,由于威信县竹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部分竹基地还未进入投产阶段,再加上地理、交通、招商等因素综合影响,本地精深加工的竹产业链还未建立。竹农主要销售鲜笋、竹材原料,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零散销售等传统方式为主。

“竹子一身都是宝。”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建国说。竹笋可以食用,竹原材可以做家具、工艺品,还可以提取竹纤维进行轻工业制造,甚至连竹叶也可以制成竹尖茶。因此,竹产业大有可为,产业链发展大有可观。“打造产业链,是下一步竹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全链条打造成功后,产值将实现数倍增长。”陈建国说。

成事在谋,谋定而后动。威信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威信县大力发展方竹产业巩固成效实施方案(2019-2023年)》威信县加快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规划,威信竹产业将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实施“三步走”战略,推动竹产业由“卖初级产品”向“卖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多效发展一产,拓展林下经济开发,发展生态种养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产,引入龙头企业,进行系列竹制产品开发利用和经营,实现“全竹利用”;规划发展三产,将打造集竹海观光、竹笋采摘、竹林康养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和以竹文化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目前,威信全县范围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冷储中心容量达2.5万吨,位于麟凤镇斑鸠村董家坳的400立方米竹笋初制所气调库已建设完工,将在扎西镇建3个竹笋杀青及储存车间。投入使用后,将提升鲜笋冷藏能力,延长市场供应期,实现鲜笋季产年销。

下一步,威信县将加强村组道路、采笋道、鲜笋保鲜库、笋竹初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重点竹林区水、电、路、通信、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入林干道及林间生产便道建设,解决竹笋下山难、运输难、成本高等问题。

(云岭先锋记者 郝亚鑫 曾永会 通讯员 黄开团)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深山绿色银行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