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课堂  >  正文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云南城乡绿化美化

2022-05-17 17:38:02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5期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五”时期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中之重的工作。2022年,云南省提出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努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责任担当,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是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的重要途径。

元阳哈尼梯田迎来丰收季。郝亚鑫

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

云南素来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宝库”和“世界花园”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地之一,在我国生态建设事业中地位显赫、作用突出。2015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森林是自然界赠与人类的珍贵“绿色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30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植绿护绿、关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弘扬塞罕坝精神,继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教育,科学、节俭、务实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

绿色是云南省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作为森林资源大省的云南,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二。2022年3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云南省推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2年措施任务清单》,提出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生动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随着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必将不断呈现云南各族人民共绘云岭大地绿色生态的美丽画卷。

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绿化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

云南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为守护好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并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推进“森林云南”提质增效,通过抓绿化重修复、打造“绿色美景”,抓质量增体量、筑牢“绿色家底”,抓生态严保护、守好“绿色宝库”,抓产业惠民生、共享“绿色财富”,抓精准出实效、推进“绿色扶贫”,抓改革促发展、增添“绿色动力”,充盈绿色生态宝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省推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2年措施任务清单》,明确了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路径,按照精心设计、分步推进,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产业助力、科技支撑的思路,在城镇、农村、工矿园区、交通沿线等范围内,科学、有序推进绿化美化行动。

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是积极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

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将持续营造云南各族人民携手共植一片绿的良好氛围,让各族人民自觉、积极投身增绿行动,为云岭大地披上“绿装”、开创“绿色”事业、扮靓绿色“窗口”,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让云岭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更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贮碳库,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立方米林木,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能释放1.62吨氧气,森林在固碳、施氧或者碳中和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碳中和”是指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碳封存技术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积极推进绿色云南建设,争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要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固碳、施氧能力。据相关部门统计,“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林地面积增加到4.24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到20.6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04%,云岭大地持续增绿。

随着“森林云南”建设的不断推进,经过大规模造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云南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实现双增长,森林碳汇量也大幅度增加。云南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起到防风固沙、保水固土、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还为众多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使珍稀候鸟和旗舰物种生境得到有效恢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进一步提升植树造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值生态资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和碳汇能力,助力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以绿色美丽环境催生绿色生态经济,实现生态颜值与生态经济齐头并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进,造福云南各族人民。

(作者:王传发,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