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策划  >  正文

【先锋对话】云南守“沪”者

2022-05-21 09:34:30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部分视频来源于“七彩云端”、“上海黄埔”视频号)

滇沪情深,共抗疫情。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5月18日,云南援沪医疗队接管的上海黄浦区开平路方舱(沪滇友谊舱)、龙华东路方舱关舱。队员们难掩兴奋,在支援上海的40多个日夜里,云南四批共1206名医疗队员与黄浦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攻坚克难,再次见证了沪滇携手的伟大力量。

本期“先锋对话”,我们连线抗疫一线的云南援沪医疗队员,听他们讲述援沪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难忘瞬间。

我们这次援沪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云南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许勇刚:

云南从百余家医院中抽调了四批共1206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丰富的疫情处置经验,有些参加过援鄂,有些参加过瑞丽、河口等地的疫情处置,是云南医疗领域的精兵强将。

△许勇刚(中)主持党委会议

云南医疗队全链条参与了上海的疫情处置,包括核酸采样、检测、定点及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救治等全部工作。截至5月19日,云南医疗队完成了180万管的核酸检测任务,两所方舱医院共收治了6127人并已治愈5606人。同时还参与了很多临时任务,如透析治疗等。

△队员们为出院当天过生日的患者庆祝生日

您觉得此次援沪任务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许勇刚:

说实话,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上海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占比高,同时,很多患者都是老年人。疫情处置严峻复杂。此外,如何在救治的基础上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另外,气候以及跟患者的交流,三班倒的工作模式,都让队员们面临压力。就我们岗位而言,1206名医疗队员,来自全省100多家医院,绝大多数队员互相不认识,如何将大家凝聚为一个整体,完成援沪任务?这是一个考验。

云南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龙华东路方舱医院副院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郭强:

在开平路方舱工作的时候,每天交班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而且因为卫生间容量也有限,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等到了龙华东路方舱,有一段时间我基本睡不着,心里太焦虑:新老队员交替会不会出现感染?如何防止老年人意外摔倒?怎样预防和及时处理一些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好在这些问题最终都被我们解决了。

△郭强(右一)主持早交班会

云南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医疗救治组副组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赵宁辉:

云南医疗队接管的开平路方舱医院,是上海也是国内首个立体方舱,是由一栋23层的写字楼改造而来,病人分布在其中的17层中,通风、设备等基础条件有限,医护人员防感染压力很大。而且接诊的病人中重症患者比较多,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又占到了6成左右。从4月4日至今,医疗队已经连续工作40多天。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赵宁辉(左二)在社区了解防控情况

云南援沪医疗队第11党支部书记、医疗组副组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党支部书记、全科医学科副主任 沈雯:

我们负责着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11张病床,收治的都是重症、亚重症患者。这些病人大多是老年人,并伴有很多基础性疾病,时常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操作,比如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俯卧位通气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操作。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在生理、心理和体能等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

△沈雯在病房外与党旗合影

云南援沪医疗队开平路方舱感控部副部长、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云南医疗队感控部部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陈松婷:

院感管控工作,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管理医生的工作,为大家的安全负责,相当于一个24小时开启的摄像头,管控每位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手卫生等等。只要一个管控环节疏漏了,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加上大家来自不同医院,院感管控的基础知识不一,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监督、指导、培训,让他们主动提高认识,改变行为,我觉得这个是最难的。

△陈松婷(右)与同事讨论工作细节

云南第四批援沪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云南医疗队医务部部长、开平路方舱后勤安保部长,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 汪睿:

从抵达上海接到任务,到开平路方舱医院开舱只有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们一群后勤保障“门外汉”通宵连轴、边学边干。改造23层的写字楼,安排了3000多个床位,布置1000个医用垃圾桶,每天搬运6000多瓶矿泉水……开舱以后,疏通管道、搭建旱厕、打通消防通道,每天忙完基本都是凌晨,睡四五个小时接着干。

△汪睿在统计整理物资信息

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党组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许勇刚:

临时党组织的建立,使我们有了战胜疫情、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的“定海神针”。1206名队员中,有400名党员和22名预备党员,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委,下设4个临时党总支、12个临时党支部。打破了地域、医院、职级、学科的界限,完全按照前方的救治需求组队,党员和非党队员搭配起来,确保每个班组都有党员带队。所有救治工作都在党支部的架构下开展。通过党员和非党队员搭配,急难险重工作党员抢着上,日常工作党员抢着干,在400多名党员的带动下,整支队伍的精气神一下子就起来了。没有一个人掉链子,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叫苦。

另外,救治中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有什么好的经验,救治任务如何分解,难点和重点怎么攻克,都在临时党委会上研究并给出解决办法。很快,困难解决了,经验推广开了,难点和重点也被攻克了。党组织把1206名队员紧紧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战斗力非常强大的整体,大家都为了尽快战胜疫情这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整个云南医疗队,也因为党组织的建立,得以非常顺畅的运转。

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支持我们。云南省全方位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从生活物资到医疗物资,无条件满足。甚至从云南专门调集了咸菜、腌菜和卤腐,以方便不适应当地饮食的医疗队员。

赵宁辉:

通过党组织活动和文体活动,来关心关爱医疗队员的心理健康。通过和后方连线,让大家感受到家人、单位对我们的支持,对个别精神压力比较大的队员,我们还采取一对一或者几对一的帮扶,舒缓大家的身心压力。

云南第三批援沪医疗队队长,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刘进:

有一名70多岁的感染者也是肺癌患者,一直服用的靶向药不够了,但是保供医院无法提供,我们就多方沟通协调确定了药品的定点医院,又亲自上门去他家拿上医保卡,最终把药品送到老人手上;9岁的小孩每天要上网课,我们就给他设置了单独的空间,安装了台灯、电脑……

△刘进(右)在整理资料

在这次援沪任务中,哪个瞬间让您特别感动?

郭强:

有一位工勤人员,她在龙华东路方舱做后勤保障工作,后来不幸感染了,住进了方舱,但她坚持在方舱里配合我们做了大量医护人员无法做到的工作。出院的时候我们去送她,没有什么纪念品,我就在印有我们医院名字的工作服上写了“同心抗疫”几个字后送给她,当时大家都哭了。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上海的老百姓遭了罪,但是大家始终同心抗疫。

△医护人员为出院的工勤人员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汪睿:

第四批医疗队到达上海后,便承接了宝山区兰卫气膜实验室的核酸样本检测任务,70个人三班倒,24小时不停歇,最高记录达到了6.3万管。当时大家都想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因为吃饭休息都要脱掉防护服,很多人直接放弃休息、推迟吃饭,连续干上七八个小时才出来。而一套防护服只能使用4-6个小时,为了安全要求大家必须休息换衣服,这样才把每天的检测量控制在6.1万管。

沈雯:

在入舱前两个小时,我们就不吃东西,不喝水,因为喝水以后想解小便,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基本上十个小时左右不吃不喝不撒。我们的医护人员因此身体出了一些状况。男同志们因为长期不喝水,就非常容易痛风发作,我们这里有好几个队员都痛风犯了,而女同志们则是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高。至于长时间穿防护服、戴口罩导致的皮肤破损,更是常事。但是大家都没有叫苦叫累,只要需要谁,谁就会顶上。

△小朋友给“大白”们写来感谢信

我们的队员表现如何?

许勇刚:

队员们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负嘱托,圆满完成了援沪的各项任务。

云南对上海的情感很特别。上海长期帮助云南,现在上海有困难了,云南更会用心用情来支持她度过难关,队员们也更努力、更用心。此次援沪抗疫,是云南心意的表达,也是爱的接力,更是情的回传,是滇沪一家亲的直观体现。

郭强:

云南人很实在。滇沪合作中上海对云南是全方位的支持,所以云南医疗队是用感恩的心态在开展工作,抽调医护人员参与社区采样、血液透析,无论抽到谁都是绝对服从,投入新的岗位。目前龙华东路方舱收到38封感谢信,也体现了病人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刘进:

到方舱以后,医疗队的医生不分年龄、资历、科室,都是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到搬运物资、疏通管道、统计数据等工作中。

△治愈出院的老人给医疗队留下感谢信

参加这次任务,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陈松婷:

我参加过支援湖北咸宁、德宏瑞丽、红河河口的任务,这次又参加了支援上海的任务。最深的感受就是这次情况比之前都困难,因为它是奥密克戎的毒株,传染性比较强,这就对我们院感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为多次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所以我们对国家提出的动态清零政策认识得更为深刻,我们一定要贯彻要求,实现动态清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当知道您要援助上海时,家人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汪睿:

我母亲、妻子都是医生,她们都很理解,也非常支持,觉得到了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们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刘进:

这次支援任务通知一发出来我就报名了。但我们领导有所顾虑,一个是我女儿马上高考,担心我一走孩子心态波动;一个是家里老人摔伤了一直在ICU里救治。我坚持要去,毕竟我非常熟悉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支援上海可以给孩子传递一种精神力量。回家和家人一说,他们都积极支持,帮我准备好了需要的用品。因为我患有糖尿病,还为我特别备好了三个月量的胰岛素。

离家这么久,您有什么话想跟家人说?

陈松婷:

希望我的家人能够放心。我在这边工作和生活都挺好的,防护物资、生活物资都有保障,领导也特别关心我们,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健康平安。

沈雯:

我想对我老公说:辛苦啦,真的非常感激你对我的爱和付出。等回家我多做家务,让你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我还想对儿子说:明天(5月19日)球赛的四分之一比赛,希望你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带领大家赢得比赛。

△轮休时队员们在外滩合影

作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参与者,您有什么援沪心声想和读者分享?

郭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上海云南,同心抗疫。

刘进: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滇沪情深、抗疫有我。

汪睿:

刚到上海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沉重的,路上都是空荡荡的,就像是一个人沉睡了,希望上海能够尽早战胜疫情,早日醒来,恢复大都市的繁荣昌盛。

沈雯:

不辱使命,不虚此行。

陈松婷: 

上海的春天真的很美,路上的花也开了、树也发芽了,我希望上海人民也能很快再次亲身感受这样的美景,上海加油!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保磊 雷鸣 李宏刚 马萧(部分视频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先锋对话云南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